
比喻時作時停,沒有恒心。《紅樓夢》第九回:“﹝ 薛蟠 ﹞因此也假來上學讀書,不過三日打魚,兩日曬網,白送些束脩禮物與 賈代儒 ,卻不曾有一些兒進益。”今多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下七:“‘比長性,我們都不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盛淑君 針對 謝慶元 的寒熱病提出了挑戰。”
“三日打魚,兩日曬網”是一個漢語成語,通常用來形容做事缺乏恒心、時斷時續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字面意思是“三天捕魚,兩天晾曬漁網”,比喻對學習、工作或做事沒有持久性,經常中斷或懈怠,無法長期堅持。
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最早出自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第九回,原文提到薛蟠假裝上學的情節:“不過是三日打魚,兩日曬網,白送些束修禮物與賈代儒。”。通過這一描寫,生動展現了人物敷衍了事的态度。
感情色彩與用法
反義詞與啟示
示例:
若一個人計劃健身,但每周僅鍛煉一兩次便放棄,即可用此成語形容其行為。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在工作或生活中,需要有一個合理的安排與規劃。在打魚和曬網的比喻中,三天打魚即表示需要努力工作,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做事情;兩天曬網則表示需要有合理的休息和放松時間。通過這樣的安排,可以确保工作的高效性與個人的平衡發展。
《三日打魚,兩日曬網》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六個部首和二十畫。
部首拆分:
三:亻(人) + 一(一)
日:曰(太陽)
打:扌(手) + 丁(力) + 水(氵)
魚:魚(魚)
兩:亻(人) + 一(一)
曬:日(曰) + 扌(手)
網:網(網)
筆畫拆分:
三:3畫
日:4畫
打:5畫
魚:11畫
兩:2畫
曬:9畫
網:5畫
《三日打魚,兩日曬網》這個成語最早出自于《孟子·離婁下》篇。
這個成語的繁體字是《三日打魚,兩日曬網》。
在古時候,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
他非常努力工作,遵循着《三日打魚,兩日曬網》的原則。
- 打工:指勞動者為了獲取報酬而從事體力勞動或腦力勞動的活動。
- 曬太陽:指在陽光下曝曬身體,以獲取充足的維生素D。
- 釣魚:指利用魚鈎等工具以釣取魚類。
- 上網:指接入互聯網進行信息獲取、交流等活動。
- 功夫不負有心人:意思是隻要努力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獲。
- 舍近求遠:指放棄眼前的機會,去追求那些遙不可及的目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