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過的意思、三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過的解釋

(1).三次路過。《孟子·離婁下》:“ 禹 稷 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

(2).三種過失。《淮南子·齊俗訓》:“子之賓獨有三過:望我而笑,是攓也;談語而不稱師,是返也;交淺而言深,是亂也。” 宋 黃庭堅 《山谷題跋·士大夫食時五觀》:“治心養性,先防三過:美食則貪;惡食則嗔;終日食不知食之所從來則癡。”

(3).書法之三折勢。 唐 張彥遠 《法書要錄·王右軍題衛夫人筆陣圖後》:“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每作一點常隱鋒而為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過在漢語中具有多重釋義,具體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分析:

一、曆史典故 《孟子·離婁下》記載大禹"三過其門而不入",指夏禹治水期間三次路過家門卻未入内,體現舍己為公精神。該典故被《漢語大詞典》收錄為典型成語典故,後演變為形容專注公務的固定表達,《中國成語大辭典》将其列為勤政典範案例。

二、佛教術語 佛教典籍《俱舍論》提出"身三過、口四過、意三過",其中"三過"特指身業中的殺生、偷盜、邪淫三項根本惡行。《佛學常見辭彙》将其歸入"十惡業"體系,認為此三類行為會引發輪回苦果。

三、法律概念 《唐律疏議》載有"三犯之刑"制度,對特定犯罪行為實行"三次觸犯加重處罰"原則。現代《法學詞典》解釋"三過"在法制史中特指累犯加重處罰制度,如明清律例中的"三犯竊盜"處絞刑條款。

網絡擴展解釋

“三過”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1. 三次路過
    源于《孟子·離婁下》:“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指大禹治水時三次路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後世也用于描述其他重複經過某地的行為,如新疆路高架橋施工“三過鐵路線”的案例。

  2. 三種過失
    《淮南子·齊俗訓》列舉了三種過失:① 望人而笑(輕佻);② 談話不提及師長(失禮);③ 交情淺而言語過深(冒犯)。宋代黃庭堅進一步引申為修身需避免“貪、嗔、癡”三過。

  3. 書法中的三折勢
    指漢字筆畫(如捺筆)的書寫技法,需三次轉折以形成波折之勢。唐代歐陽詢《八訣》提到“一波常三過筆”,元代陳繹曾詳述其動态如“水波起伏”。

其他引用示例: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釋義,如需深入考據可參考《孟子》《淮南子》及書法理論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暗暗保固别紀弊欺不落策贈陳陳倒持地步地機杜漸防萌獨完返嘴跗注更頭歸口鬼诹捍城含糲哈昔泥後王渾渾沌沌皛光解續緊行無善蹤稽閲了茑連蔓連伍力促涖涖骊體留命茂彥内禦女垣劈溜撲剌品頭評足齊疾輕信秋穎取履軟擡上雨旁風折漕兟兟失策世權霜皛薯莨俗陋談玄說妙調檔提心彤車外強中幹務農掀天揭地習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