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邛籠的意思、邛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邛籠的解釋

古代西南少數民族 冉駹夷 的石堡住屋。《後漢書·西南夷傳·冉駹》:“衆皆依山居止,累石為室,高者至十餘丈,為邛籠。” 李賢 注:“按今彼土夷 人 呼為‘雕’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邛籠”是漢文史籍中記載的古代青藏高原及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建造的碉樓式建築,其含義和文化背景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與功能

“邛籠”又稱“碉樓”,是羌族的傳統民居,流行于四川茂縣等地。其建築特點為:

  1. 結構分層:一般分三層,上層儲糧、中層住人、下層飼養牲畜,層間以獨木梯連接。
  2. 建造工藝:用石塊壘砌,平面呈四方形,最高可達13-14層,高度超過30米,兼具居住和軍事防禦功能。

二、詞源與文化内涵

“邛籠”一詞源于藏地苯教文化:

三、曆史文獻記載

最早見于《後漢書·西南夷傳》:“衆皆依山居止,累石為室,高者至十餘丈,為邛籠。”李賢注稱當時當地人呼為“雕”,印證其與“碉樓”的關聯。

四、民族與地域特色

主要分布于川西羌族聚居區,是適應山地環境的獨特建築形式,體現了古代少數民族将實用性與信仰符號(如大鵬鳥崇拜)結合的文化智慧。

如需進一步了解建築形制或文化演變,可查閱《民族研究》2010年刊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邛籠的意思

邛籠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以竹子編織而成的籠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邛籠的部首是⺮(竹字頭),它的總筆畫數是12畫。

來源

邛籠這個詞語的來源比較複雜,它是由“邛”和“籠”兩個字組成的。據說,邛原本指的是現在四川地區的一個山名,後來由于該地出産的竹子特别適合制作籠子,所以人們用“邛”來代指竹籠。

繁體

邛籠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鞏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邛的寫法未見于《康熙字典》等古典字書。而籠在西周時期的金文中寫作「②⺮⺶⺾⺾」,隨着時間的推移,籠的寫法逐漸變為現代的樣子。

例句

1. 農夫把捕獲的鳥放進邛籠裡。

2. 遊客們購買了一些用竹子編織的邛籠作為紀念品。

組詞

1. 邛筐(以竹子編織而成的筐子)

2. 邛車(用竹子編織的車簍)

3. 邛帚(竹子制成的掃帚)

近義詞

1. 籠子

2. 簍子

反義詞

1. 自由

2. 解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