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禅入定的和尚。 唐 劉得仁 《宿僧院》詩:“樹搖幽鳥夢,螢入定僧衣。”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定僧》:“有一定僧在山谷中, 漢 軍執之。” 元 鄭元祐 《渡江》詩:“雲葉暗吹神女珮,浪花應溼定僧衣。” 明 高啟 《為因師題松梢飛瀑圖》詩:“定僧寂無聽,任灑袈裟濕。” 清 吳偉業 《賦得西隱寺古松》詩:“寒生高士骨,瘦入定僧容。”
“定僧”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定僧”指坐禅入定的和尚,其中“定”源自佛教禅修術語,表示心無雜念、專注一境的修行狀态。該詞常見于古典詩文,用以描繪僧人超脫塵俗、靜心修行的形象。
二、詞義解析
三、文學引用與意象
該詞頻繁出現在唐宋詩詞中,例如:
四、文化意義
“定僧”不僅是對僧人修行狀态的描述,也承載了文人寄托淡泊心志的象征意義,成為古典文學中常見的隱逸意象。
《定僧》是一個中國成語,意為“安定僧侶”或“規範僧侶的行為”。它是由兩個詞組成的,分别是“定”和“僧”。下面将介紹這兩個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以及該成語的來源和一些相關信息。
段落2:拆分部首和筆畫“定”字由“宀”和“正”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筆畫數為8畫。
“僧”字由“⺞”和“彡”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筆畫數為13畫。
段落3:來源據資料顯示,《定僧》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南朝梁代的佛經《大藏經》中。它的含義是為了描述僧人在修煉佛法過程中必須遵守規範和紀律,保持内心的平靜和安定狀态。
段落4:繁體字《定僧》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段落5: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曆史記載,中國古代的漢字在書寫形式上有時會有一些變化。然而,《定僧》這個成語的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漢字寫法相同,沒有特别的變化。
段落6:例句這是一個關于使用《定僧》成語的例句:
他始終遵守戒律,舉止得體,可以稱為一個定僧。
段落7:組詞、近義詞、反義詞與《定僧》相關的組詞有:“定心”、“定力”等。
與《定僧》意思相近的成語有:“律已”、“律己”等。
與《定僧》意思相反的成語有:“放蕩不羁”、“放肆縱橫”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