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虔奉的意思、虔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虔奉的解釋

(1).恭謹地承受。《晉書·武帝紀》:“ 炎 虔奉皇運,寅畏天威,敬簡元辰,升壇受禪。”《舊唐書·文苑傳下·劉蕡》:“虔奉典謨,克承丕構,終任賢之效,無旰食之憂。” 宋 張方平 《乞緻仕第三表》:“間因燕見,屢嘗懇激於引年,虔奉德音,乃復逡巡而就次。”

(2).恭敬地供奉。 清 東軒主人 《述異記·七聖院》:“遂捐金改造,虔奉香火。”

(3).誠敬地信奉。 茅盾 《子夜》一:“ 吳老太爺 自從騎馬跌傷了腿,終至成為半肢瘋以來,就虔奉《太上感應篇》,二十馀年如一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虔奉”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三層含義,其解釋和用例綜合了多個權威來源的考據():

  1. 恭謹地承受
    多用于正式場合,表達對使命、職責或旨意的恭敬接受。例如《晉書·武帝紀》記載:“炎虔奉皇運,寅畏天威”,指晉武帝司馬炎以恭敬态度繼承皇位,體現對天命的尊崇。

  2. 恭敬地供奉
    指以莊重儀式祭祀或供奉神明、祖先。如清代《述異記·七聖院》載:“遂捐金改造,虔奉香火”,描述信徒出資修繕廟宇并持續供奉香火的行為。

  3. 誠敬地信奉
    強調内心對信仰的虔誠,常見于宗教或思想領域。例如古代文獻中“虔奉典谟”的說法,指對典籍教義發自内心的尊奉。

詞源與用法:
“虔”本義為恭敬、誠心(《說文解字》釋為“虔,敬也”),“奉”則有承受、供奉之意。組合後既可用于具體行為(如供奉祭品),也可用于抽象概念(如奉行理念)。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常見于曆史文獻或莊重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虔奉的意思

虔奉是一個動詞,表示對宗教信仰的虔誠和對神明的恭敬,意味着敬奉、供養。它描述了人們心存虔誠,用心溫馨地向宗教或神明獻上自己的信仰和供奉。

虔奉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虔奉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虔的部首是虍,奉的部首是大。虔的總筆畫是6畫,奉的總筆畫是8畫。

虔奉的來源

虔奉作為漢字詞語,起源于古代文化和宗教信仰。在古代,人們将對神明的虔誠稱為虔奉。

虔奉的繁體

虔奉的繁體字為「謙奉」,部分地區和人們會使用這個繁體字來書寫虔奉。

虔奉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虔奉的寫法和現代相似,沒有太大變化。

虔奉的例句

1. 我們應當虔奉宗教信仰,尊重神明。

2. 她每天都虔奉地給祖先上香祭拜。

虔奉的組詞

1. 虔誠: 形容對宗教信仰或事物忠誠、虔誠。

2. 虔諾: 在宗教儀式或宣誓時表示真誠的恭敬。

3. 虔敬: 對神明、宗教事物心存敬畏和恭敬之情。

虔奉的近義詞

1. 奉行: 接受并堅持某種信仰、原則或道德準則。

2. 尊崇: 對某人或事物懷有敬仰和崇拜之情。

虔奉的反義詞

不虔奉:指不敬仰、不供奉、不恭敬之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