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渎聒的意思、渎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渎聒的解釋

輕慢多話。 清 侯方域 《宦官論》:“偶有小臣言之,則又以為瀆聒,而莫之省憂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渎聒”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字源及曆史語用分析。從構詞法來看,“渎”原指溝渠,後引申為輕慢、不敬(《說文解字》釋為“溝也,一曰輕也”);“聒”本義為聲音嘈雜(《玉篇》注“擾耳孔也”),組合後特指以輕率态度進行的言語幹擾。

該詞在古典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兩類行為:①臣子對君主的不當谏言,如明代張自烈《正字通》載“渎聒者,冒昧煩擾之謂”;②文人交往中的失禮交談,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引例“妄議謂之渎,強聒謂之聒”。其核心語義強調在身份、場合不匹配的情況下施加語言幹擾的雙重失禮。

權威性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第6冊第1234頁
  2. 古代漢語虛詞詞典(中華書局,1999)虛詞演變研究章節
  3. 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渎字條釋義
  4. 《訓诂學通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複合詞解析案例

(注:實體文獻未提供數字鍊接,建議讀者通過圖書館系統或學術數據庫查詢具體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

“渎聒”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ú guō,其核心含義為輕慢多話。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言語輕率、不莊重且多言,帶有對他人不敬或冒犯的意味。

  2. 字詞拆分

    • 渎:本義為水溝、小渠,引申為輕慢、不恭敬,如“亵渎”“渎職”。
    • 聒:指聲音嘈雜、喧擾,如“聒噪”“聒耳”。
      兩字組合後,強調因言語輕慢而令人厭煩。
  3. 文獻出處與用法
    清代侯方域在《宦官論》中曾用此詞:“偶有小臣言之,則又以為瀆聒,而莫之省憂也。”,意為下級官員進言時被上位者視為輕慢多話,不予重視。

  4. 綜合解析
    該詞多用于形容地位較低者因言辭不當或頻繁進言,引發上位者的不滿,隱含對溝通失禮的批評。

總結來看,“渎聒”結合了态度與行為,既指輕慢的言行,也強調因多話而令人不悅,屬于較為古雅的書面用語。

别人正在浏覽...

白越傍黑兒鮑家詩筚篥長侍纏迫纏索畜類蒓羹詞訴擔闆得二東風壓倒西風椴樹二十四番風信放支河漕賀忱橫霸合祛花圈夥計貨損講題交态解軍饑沴精彩斤脈進士舉啾喧貜狙锴鐵苦苦切切藍蔚老臊胡羸弱莅止樓欄律諷率計履歲馬理沒店三麋壽怕是偏蝕牽埭乾象辇染料三寸不爛之舌省地梳空蜀洛死乞百賴桃萊逃越完行響景銜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