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麥飯的意思、麥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麥飯的解釋

(1).磨碎的麥煮成的飯。《急就篇》卷二:“餅餌麥飯甘豆羹。” 顔師古 注:“麥飯,磨麥合皮而炊之也;甘豆羹,以洮米泔和小豆而煮之也;一曰以小豆為羹,不以醯酢,其味純甘,故曰甘豆羹也。麥飯豆羹皆野人農夫之食耳。”《後漢書·馮異傳》:“ 光武 對竈燎衣, 異 復進麥飯、菟肩。” 宋 蘇轼 《和子由送将官梁左藏仲通》:“城西忽報故人來,急掃風軒炊麥飯。” 宋 陸遊 《戲詠村居》之一:“日長處處鶯聲美,歲樂家家麥飯香。”一說,大麥粒和豆煮的飯。 清 桂馥 《劄樸·鄉裡舊聞·麥飯麥粥》:“大麥粒和豆煮曰麥飯……供夏之餔食。”

(2).祭祀用的飯食。 宋 劉克莊 《寒食清明》詩:“ 漢 寝 唐 陵無麥飯,山蹊野徑有梨花。” 元 黃石翁 《寒食客中》詩:“南陵不可避風雨,麥飯如何托子孫。” 明 高啟 《穆陵行》:“ 起輦谷 前馬蹄散,白草無人澆麥飯。” 康有為 《遣人北尋幼博墓攜骸南歸》詩:“紙錢麥飯送無人,大仇不報負英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麥飯的含義具有曆史演變和地域差異,以下是綜合解釋:

一、古代本義

  1. 粗糧飯食
    最初指用未去麸皮的碎麥粒或豆類煮成的粗粝食物,是平民日常主食。例如《後漢書》記載的“麥飯蔥葉”即為典型代表。

  2. 祭祀用途
    在宋代文獻中,麥飯也用于祭祀,如劉克莊詩句“漢寝唐陵無麥飯”即指此意。

二、演變與地域特色

  1. 主料替代
    古代饑荒時期,苜蓿等野菜替代麥粒,但仍沿用“麥飯”之名,類似“魚香肉絲無魚”的命名邏輯。

  2. 北方蒸制傳統
    陝西、甘肅等地将野菜(如槐花、荠菜)裹面粉蒸熟,統稱“麥飯”。此時“飯”指做法而非成分,如“榆錢麥飯”。

三、其他考據


麥飯從最初的粗糧飯演變為野菜蒸菜,名稱保留但内涵隨曆史、地域變化。其核心特征是簡樸、貼近自然,體現了古代民生與飲食智慧。

網絡擴展解釋二

《麥飯》的意思

《麥飯》這個詞源于韓國漫畫《阿麗思漫遊記》,是指一種用麥片和開水拌勻後食用的即食食品。它的主要成分是麥片,因此被稱為麥飯。

拆分部首和筆畫

《麥飯》的拆分部首是“麥”字的部首“麥”,共5個筆畫。

詞源

《麥飯》這個詞最早是在韓國流行的漫畫《阿麗思漫遊記》中出現的,漫畫中的角色經常食用麥片,因此被稱為麥飯。後來這個詞被廣泛使用,成為一種即食食品的代稱。

繁體

《麥飯》的繁體寫法為「麥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麥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可以寫作「麥」或「麥」。飯字作為一個獨立的字,寫作「飯」。

例句

1. 我喜歡早上吃一碗熱騰騰的麥飯,營養又方便。
2. 麥飯是我的早餐必備,節省時間又健康。
3. 我剛剛買了一包麥飯,打算帶去旅行。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麥片、飯盒、即食食品。
近義詞:燕麥粥、麥片糊。
反義詞:米飯、面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