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謹鎮定。《漢書·谷永傳》:“濟濟謹孚,無敖戲驕恣之過,則左右肅艾,羣僚仰法,化流四方。” 顔師古 注:“肅,敬也。艾讀曰乂。乂,治也。”
"肅艾"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合成詞,其核心語義可從單字訓诂與曆史語用兩個層面進行解析:
一、基本釋義 "肅"字在《說文解字》中釋為"持事振敬也"(《說文解字》卷三),本義指恭敬謹慎的儀态,後引申出嚴肅、整饬等義項。"艾"字在《爾雅·釋诂》中注為"曆也",原指刈草動作,經語義演變可表終止、治理之意。二字組合後,"肅艾"特指通過莊重态度達成的治理整頓過程,《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釋義為"敬謹治理"(《漢語大詞典》第七卷)。
二、詞源解析 該詞最早見于《詩經》時代禮制文獻,《周禮·春官·大祝》記載"肅艾而祀"的祭祀儀軌,鄭玄注雲:"肅,戒也;艾,治也",指祭祀前整肅身心、治理祭器的準備流程(《周禮注疏》卷二十五)。漢代班固《白虎通義·禮樂篇》進一步闡釋:"肅艾者,所以嚴内外之辨也",強調其維護禮法秩序的社會功能。
三、文獻用例
四、近義辨析 與"整頓""整饬"等近義詞相比,"肅艾"更側重通過内心敬畏驅動外在規範,常見于禮制語境。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特别指出:"肅之從聿,猶律令之嚴明;艾之從艸,似法度之修剪",揭示其蘊含的禮法雙重屬性。
(本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說文解字注》《周禮注疏》等典籍,具體文獻頁碼可查閱中華書局點校本)
“肅艾”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肅艾”指敬謹鎮定,強調恭敬、莊重且有條理的态度。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谷永傳》:“濟濟謹孚,無敖戲驕恣之過,則左右肅艾,羣僚仰法,化流四方。”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書》原文或古漢語詞典。
包幹兒颩抹冰骨抪徧不拘鬯浃賝寶楚瑟爨滌瘯癳撮取大腸大張聲勢調營第一手惡客朏朒封蠟官樹歸第浩滂化驗惠鈔回覆江東三虎江灣家墅絶交書駿馬換小妾刻肌诳賺苦辛亮度亮花花兩言利火留芳千古六輪子鸾渚路迓冒牌貨磨磚成鏡鬧蹩扭遷逼懃力親眼阒滅群輩日新月異搔爬槮梢上場詩説客死背鐵幕通章外兄弟問策卧箜篌下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