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whole heartedly;be dead set on;slavishly]
(2) 形容定下主意,不再改變
肖讓聽了,與 金大堅兩個閉口無言,隻得死心塌地,再回山寨入夥。——《水浒傳》
(3) 心甘情願
劉唐揭起桶蓋,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們接着,隻是叫人死心塌地。——《水浒》
亦作“ 死心踏地 ”。亦作“ 死心搭地 ”。1.心裡踏實;放心。 元 無名氏 《鴛鴦被》第四折:“這 洛陽城 劉員外 ,他是個有錢賊,隻要你還了時,方纔死心塌地。”《水浒傳》第十六回:“ 劉唐 揭起桶蓋,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們看着,隻是叫人死心搭地。”
(2).一心一意,不作他想。《三國演義》第八八回:“丞相若肯放兄弟回去,收拾家下親丁,和丞相大戰一場,那時擒得,方才死心塌地而降。”《西遊記》第二十回:“那獃子縱身跳起,口裡絮絮叨叨的,挑着擔子隻得死心塌地,跟着前來。” 老舍 《駱駝祥子》十五:“要不這麼冤你一下,你怎會死心踏地的點頭呢?”
“死心塌地”是漢語成語,拼音為sǐ xīn tā dì,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劉唐揭起桶蓋,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們看着,隻是叫人死心塌地。(《水浒傳》)
他死心塌地追隨這個團隊,從未動搖。
“死心塌地”既可表達消極的固執(如盲目追隨),也可形容積極的堅定(如對理想的堅持),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其核心在于“徹底放棄其他可能性,專注于單一選擇”。
《死心塌地》是一個常見的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對某件事情或某個人完全堅定不移的信心和決心。
成語《死心塌地》的拆分部首是“歹心土”,其中“歹”表示惡意,“心”表示内心,“土”表示基礎。它總共由12個筆畫組成。
《死心塌地》最早見于南宋朱熹的《中庸章句》:“諸葛武侯有此忠節之心,死心塌地不顧朝廷,”後來成為常用的口語表達。
《死心塌地》在繁體字中寫作「死心塌地」。
在古時候,漢字《死心塌地》的寫法與現在基本保持一緻。
1. 他對自己的夢想死心塌地,從不會輕易放棄。
2. 她對他的愛死心塌地,願意為他付出一切。
固執己見、一往無前、堅持不懈
堅定不移、堅決不移、執着不變
動搖不定、猶豫不決、半信半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