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買櫝還珠 ”。
“買椟”是成語“買椟還珠”的簡寫,其核心含義與取舍不當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解釋 “買椟”字面意為“買下木匣子”,源自成語“買椟還珠”,原指買下裝珍珠的精緻木盒卻退還珍珠的行為()。其中“椟”指木匣,“還”指退還。
二、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楚國商人用名貴木材(木蘭)、香料(桂椒)和珠寶裝飾盒子來包裝珍珠,鄭國買家被盒子吸引,買下盒子卻退還珍珠,成為取舍失當的典型例子()。
三、比喻義 比喻缺乏判斷力,主次不分或舍本逐末。常用于批評重形式輕實質、重外表輕内涵的行為()。例如:過度追求産品包裝而忽略質量,可形容為“買椟還珠”。
四、用法注意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使用該成語,避免望文生義。若需更多典故細節,可查閱《韓非子》原文。
買椟(mǎi dú)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指的是虛空購買實物。通常用來形容虛有其表、空有其名,沒有實際價值或功效。
買椟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木字旁(部首木)和乙字旁(部首乙),拆分後的筆畫數為8畫。
買椟一詞來源于《孟子·公孫丑上》:“買椟還珠”(買櫃子來還珠寶)。繁體字為買櫝。
古代漢字對于買椟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上仍然保留了現代漢字的基本形态。
1. 他的諾言就像買椟還珠,毫無實際價值。
2. 這本書封面華麗,但内容卻是買椟還珠,很失望。
購買、空椟、珍珠
畫餅充饑、鏡花水月
實至名歸、名副其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