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間縱橫交錯的小路。千,通“ 阡 ”;伯,通“ 陌 ”。《管子·四時》:“修封疆,正千伯。”
“千伯”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千伯”指田間縱橫交錯的小路,其中:
該詞最早見于《管子·四時》:“修封疆,正千伯”,意為修整田界、規範田間道路。
部分現代資料(如、4)嘗試将“千伯”拆解為“千(數量多)+伯(兄弟/朋友)”,并造句如“景點人千伯”,這屬于錯誤引申。這種用法不符合古籍原義,可能是對通假字不了解導緻的誤用。
建議在古籍閱讀或文言文學習中,優先采用“田間小路”的傳統釋義。
千伯是一個中文詞彙,它的意思是“城裡的大人物”或“權貴”。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擁有權力、地位和財富的人。
千伯是由“千”和“伯”兩個字組成。其中,“千”是部首,并且它有三個筆畫;“伯”是第三聲的音節,它的部首是“人”,并且具有六個筆畫。
千伯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文化。在古代,千伯是指擁有大量土地和財富的富翁或地主,也是指統治者的貴族望族成員。
千伯的繁體字是「千伯」,沒有特别變化或區别。
在古代,千伯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曆史文獻記載,漢朝時期的寫法為「千・伯」,表示千裡之地的貴族。
1. 這位商界千伯在經濟領域有着很大的影響力。
2. 他通過政治手段成為了這個城市的千伯。
3. 這個千伯在社會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和聲譽。
1. 千萬富翁
2. 主事者
3. 大人物
1. 權貴
2. 士大夫
3. 地主
1. 平民
2. 貧民
3. 普通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