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暑夏的意思、暑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暑夏的解釋

炎熱的夏季。《三國志·魏志·田疇傳》:“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復進軍。”《晉書·王鑒傳》:“議者或以當今暑夏,非出軍之時。” 唐 李商隱 《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韻》:“是時方暑夏,座内若嚴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暑夏是漢語中表示炎熱夏季的複合名詞,由“暑”與“夏”兩個語素構成,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分析:

一、字義溯源與基本釋義

  1. “暑”的本義

    指天氣炎熱,特指盛夏的高溫。《說文解字》釋為“熱也”,《釋名·釋天》進一步注解:“暑,煮也,熱如煮物也”,強調其熾熱特性。

  2. “夏”的涵義

    原指中國四季中的第二季,《爾雅·釋天》載:“夏為朱明”,後泛指高溫時段。在曆法中,“夏”對應農曆四月至六月,即立夏到立秋之間。

  3. 合成詞義

    “暑夏”強調夏季中最炎熱的階段,常特指三伏天(小暑至處暑)。《現代漢語詞典》定義為:“夏季炎熱的日子;酷熱的夏天”。

二、文化内涵與使用語境

  1. 節氣關聯

    與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暑”“大暑”直接相關,此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高溫、高濕的“桑拿天”。

  2. 文學意象

    古典詩詞中常借“暑夏”渲染環境,如白居易《夏日閑放》中“暑夏貧家何所有?客來唯贈北窗風”,以酷熱反襯清貧生活的恬淡。

  3. 民俗應對

    傳統避暑智慧包括飲食(如飲伏茶、食綠豆)、起居(納涼、午憩)及建築(深井存冰、竹簾遮陽)等習俗,體現古人適應自然的智慧。

三、現代應用與延伸語義


權威參考來源:

  1. 《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
  2. 《爾雅義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3.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4. 中國氣象局《二十四節氣氣候特征》研究報告
  5. 《全唐詩》白居易卷(中華書局點校本)
  6. 《中華民俗志·夏時篇》(地方文獻出版社)
  7. 《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規範》(國家标準GB/T 27965-2011)
  8. 《黃帝内經·素問》四季調神大論篇(人民衛生出版社注譯本)

(注:限于篇幅未展示完整引文,具體内容可查閱上述典籍及規範文件。)

網絡擴展解釋

“暑夏”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炎熱的夏季,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2.字源解析

3.文獻引用

4.用法與例句

5.近義詞與相關詞

“暑夏”強調夏季的炎熱特性,既有古籍中的軍事、生活場景用例,也常見于現代對高溫的描述。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原文或更多例句,可參考《三國志》《晉書》等典籍或相關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百冗般調拔樹撼山憯悴殘冬滄溟測量學徹曙沖齓鹑居辭狀錯采打靶場電熱絲雕版鍍層喥頭珥金拖紫訛衍惡兆梵閣方揚風馳霆擊丐沐谷筆軌制鼓栗含渾鲛龍急管繁弦鵑魂巨珰科檢魁瘣臘賜來甯涼餅溜奧漫天匝地毛兵甿郊邈若河漢密秘磨扇墜着手納粹泥頭酒槃固侯披堆鸲鹆舞宂散軟碧山坡世榮水輪發電機訟庭吻吮屋場五長無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