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官府的費用。《史記·平準書》:“量吏祿,度官用,以賦於民。”
(2).官府使用。《三國志·蜀志·楊戲傳》“ 祀 汰 各早死” 裴松之 注引 晉 常璩 《華陽國志》:“ 吳主 問 蜀 馬多少,對曰:‘官用有餘,人閒自足。’”
官用在漢語詞典中的詳細釋義如下:
指官府或官方使用的物品、經費或事務,強調其所有權、用途與官方機構的直接關聯。例如:
“官用器物”指官府配備的辦公器具;
“官用銀兩”指朝廷或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鍊接:http://www.cp.com.cn/book/31c00a8b-9.html
在古代文獻中,“官用”特指由國家財政負擔的公務開支,區别于私人用途。如《周禮·天官》載:
“凡官府都鄙之吏,掌其官用之物。”
此處的“官用”明确指向公職所需的物資調配。
來源:《周禮注疏》(中華書局點校本)鍊接:http://www.zhbc.com.cn/bookdetail/1025
當代漢語中,“官用”可泛指政府機關、公共部門的專用資源,如“官用車輛”“官用文書”,隱含正式性與權威性。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鍊接:http://www.fltrp.com/products/4627
來源:《漢語同義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5年)鍊接:http://www.cp.com.cn/book/7ffb4c0f-7.html
參考依據說明:
“官用”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結合曆史文獻和現代用法,具體解釋如下:
“官用”由“官”(官員、官府)和“用”(使用、費用)組成,核心含義為與官員或官府相關的事務、物品或開支。根據和,它既可指官員行使職權的行為,也可指官方使用的特定物品。
官府的費用
指政府機構的財政開支。例如《史記·平準書》記載:“量吏祿,度官用,以賦于民”,意為計算官員俸祿和官府開支後,再向百姓征稅(、)。
官府使用
指專供官方或達官顯貴使用的物品或規格。如《紅樓夢》提到官用綢緞質量高于民間“内造上用”品(、)。
該詞源于古代中國,官員在執行公務時需使用特定禮儀和物品(如印信、服飾),以此區分身份地位()。例如,紋章上的“束棒”象征古羅馬執法官的權威,類似中國古代官用标識()。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用例,可參考《史記》《紅樓夢》相關章節,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八卦拳百丈竿頭半邊人兵事遲回觀望蟲臂拒轍楚觀春曦寸利必得大饽饽打橫炮定水惇惇非時簠簋之風革風更長夢短格限簂步搖汗顔無地黃紬懽洽禁衛幾種堪察加半島克搭掠役令稱浏陽滿腔茅台酒漂冏匹婦溝渠僑滙親覽氣土蝤蛴項全甲蚺虵膽如棄敝屣儒硎殺機善逝十番鼓侍書瘦生收益權甩開水手書價同交頽岩委心箱簾向陽閑餘銷溶洩洩沓沓釁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