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官府的費用。《史記·平準書》:“量吏祿,度官用,以賦於民。”
(2).官府使用。《三國志·蜀志·楊戲傳》“ 祀 汰 各早死” 裴松之 注引 晉 常璩 《華陽國志》:“ 吳主 問 蜀 馬多少,對曰:‘官用有餘,人閒自足。’”
“官用”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結合曆史文獻和現代用法,具體解釋如下:
“官用”由“官”(官員、官府)和“用”(使用、費用)組成,核心含義為與官員或官府相關的事務、物品或開支。根據和,它既可指官員行使職權的行為,也可指官方使用的特定物品。
官府的費用
指政府機構的財政開支。例如《史記·平準書》記載:“量吏祿,度官用,以賦于民”,意為計算官員俸祿和官府開支後,再向百姓征稅(、)。
官府使用
指專供官方或達官顯貴使用的物品或規格。如《紅樓夢》提到官用綢緞質量高于民間“内造上用”品(、)。
該詞源于古代中國,官員在執行公務時需使用特定禮儀和物品(如印信、服飾),以此區分身份地位()。例如,紋章上的“束棒”象征古羅馬執法官的權威,類似中國古代官用标識()。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用例,可參考《史記》《紅樓夢》相關章節,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官用》一詞指的是專供官員使用的、具備官方屬性的事物。它可以用來形容屬于官方機構或由政府購置并用于行政工作的物品、設備、文件等。
《官用》的字是由宀(mian)部作為部首,同時還包含了用(yong)字的兩個筆畫。
《官用》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是明代時期官方設立的機構使用的标識。後來,這個詞逐漸延伸到指代官員所使用的物品和文件等。
官用在繁體字中寫作「官用」,保持了和簡體字相同的形狀和意義。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雖然「官用」這個詞在古代并沒有使用,但官字和用字的古代寫法如下:
官字的古代寫法是「臣目」,臣字上方的兩個點表示官員的服飾。
用字的古代寫法是「彐丨」,彐字代表使用的動作,丨字代表工具。
1. 這是一份官用文件,請妥善保管。
2. 這台電腦是專為官員專用的官用設備。
官方、官員、官府、公務等是與「官用」相關的詞語。
近義詞:行政用、官方用途
反義詞:民用、非官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