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亮锋利。 晋 张协 《长铗铭》:“长鋏陆离,弭凶防违;素刃霜厉,溢景横飞。” 唐 王勃 《七夕赋》:“君王迺驭风殿而长怀,俯云臺而自矫。矜雅范而霜厉,穆冲衿而烟渺。”
“霜厉”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明亮锋利
多用于形容刀刃或武器的寒光与锐利。例如晋代张协《长铗铭》中“素刃霜厉,溢景横飞”,以“霜”比喻刀刃的冷冽白光,“厉”则强调锋利特性。
庄重严肃
引申为形容人的气质或行为冷峻威严。如唐代王勃《七夕赋》中“矜雅范而霜厉”,通过“霜”的冷感与“厉”的严格,刻画君王庄重的仪态。
该词多见于古文,如: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汉典网(来源标注)等权威资料。
《霜厉》是一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寒冷的气候环境。它的意思是寒冷刺骨,形容寒冷的程度非常严重。在冬季或寒冷的地区,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寒冷的气温与狂风的结合。
《霜厉》由两个汉字组成:霜和厉。其中,霜的拆分部首是雨,它的笔画数为14。厉的拆分部首是厂,它的笔画数为4。
《霜厉》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左传》,其中有一句话:“地厚则厉,宇大则泰。”后来,人们将“厉”与其他词汇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成语“霜厉”来形容寒冷的天气。
《霜厉》的繁体字为「霜厲」。
在古代,霜厉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其意思和现代用法相同。
1. 即使穿上了厚厚的衣服,也无法抵挡霜厉的寒风。
2. 这个冬天格外的霜厉,室外几乎没有人愿意出门。
霜寒、寒冬霜厉、厉风、严霜厉冰
天寒地冻、寒风刺骨、冰冷刺骨
温暖宜人、温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