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ys went and month came] 形容時間的流逝
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易·系辭下》
日往月來,暑退寒襲。——晉· 潘嶽《夏侯常侍诔》
形容歲月不斷流逝。語本《易·繫辭下》:“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文選·潘嶽<夏侯常侍诔>》:“日往月來,暑退寒襲。” 呂向 注:“言感時遷變。” 唐 薛逢 《醉6*春6*風》詩:“日往月來何草草,今年又校三年老。”《醒世恒言·錢秀才錯占鳳凰俦》:“日往月來,不覺十一月下旬,吉期将近。”亦作“ 日來月往 ”。 唐 劉商 《胡笳十八拍·第十一拍》:“日來月往相催遷,迢迢星歲欲周天。”《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錢贈年少》:“不去營運,日來月往,手内使得沒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日往月來漢語 快速查詢。
“日往月來”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析如下:
該成語通過自然現象映射人生哲理,既可用于客觀描述時間流逝(如“日往月來,轉眼十年”),也可在文學中烘托物是人非的意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在不同語境中的使用,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成語辭典。
《日往月來》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像太陽升起和月亮升起一樣,不斷不息地進行。它用來形容事情的發展或變化非常快速。
《日往月來》由兩個字組成:日和來。
其中,日的部首是曰,它是一個簡化後的太陽形狀,表示太陽。日的筆畫數為4筆。
來的部首是從,它是一個形狀像月亮的部首,表示月亮。來的筆畫數為7筆。
《日往月來》最早見于《漢書·司馬遷傳》,原意是指司馬遷的文學作品不斷傳播流傳。後來,這個成語被引申為指事物變化迅速,不停地發展。
《日往月來》的繁體字是「日往月來」。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日的形狀與現在有所不同,形似立方體。而來的寫法也有些不同,更接近從的形狀。
1. 這個行業發展如日往月來,前景非常看好。
2. 這個團隊的創意源源不斷,創新能力如日往月來。
日月、日新月異、起承轉合
時光飛逝、迅猛發展、突飛猛進
穩步發展、緩慢演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