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稍饩的意思、稍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稍饩的解釋

公家發給的糧食。《周禮·考工記·玉人》:“璋邸射素功,以祀山川,以緻稍餼。” 鄭玄 注:“造賓客納稟食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漢語大詞典》中未收錄“稍饩”這一詞條。根據單字釋義,“稍”在古漢語中有俸祿、糧食供給的含義,《周禮·天官》記載“稍食,祿禀也”;“饩”指古代官府發放的糧食或飼料,《禮記·中庸》注“饩廪,稍食也”。二字組合可能指向古代官府對官員或服役者的糧食補貼制度。

北京大學《古代漢語詞典》指出,“稍”與“饩”作為獨立詞彙均與古代財政制度相關,但未形成固定合成詞。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理解,如《周禮·地官》中“稍人掌令丘乘之政令”鄭玄注,或可引申為官府按職位發放的糧食配給。對于專業研究,建議參考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等權威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

“稍饩”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義和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1. 詞義解析

    • 稍:本義為禾末(禾苗的末端),後引申指官府按月發放的俸祿,如《說文解字》提到“稍,出物有漸也”,即逐漸發放的物資()。
    • 饩:原指贈送的糧食或飼料,後特指官府供給的糧食。
      組合後,“稍饩”指官府按月發放的糧食或俸祿,屬于古代官吏薪資的一部分()。
  2. 文獻用途
    多見于古代公文或制度記載,如《送東陽馬生序》等文獻中,“稍饩”表示公家提供的廪食(即定期發放的糧食),用于保障官員或公職人員的日常所需()。

  3. 相關延伸
    在特定語境下,也指代官員的固定經濟來源,如《漢典》提及“稍食”與“稍饩”互通,均體現古代俸祿制度()。

别人正在浏覽...

白衣公卿褓姆裨販草猝策學襜襦成千累萬赪殺承塌踳雜楚咻單線聯繫蹈觝帝輔放饷風乾撫轼感納還舟汯汩黃門省蹇落基礎課階陛酒席急務克甯軍唠扯類求唔哩瀝膽抽腸裡湖靈志離筵路途麥醴馬價珠滿散茅茨不剪沒十成年紀爬升佩刻平禠破昏破涕杞天之慮起為頭全軀澀竹閃明沙箸豎拂涕欷統内脫羽突梯滑稽文從五羊寫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