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祭祀的十項道理。《禮記·祭統》:“夫祭有十倫焉:見事鬼神之道焉,見君臣之義焉,見父子之倫焉,見貴賤之等焉,見親疏之殺焉,見爵賞之施焉,見夫婦之别焉,見政事之均焉,見長幼之序焉,見上下之際焉。此之謂十倫。” 鄭玄 注:“倫猶義也。”《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四·隋圜丘歌》:“禮以恭事,薦以饗時……十倫以具,百福斯滋。”
(2).指儒家提倡的十種倫6*理道德。《梁書·武帝紀中》:“今聲訓所漸,戎 夏 同風,宜大啟庠斅,博延胄子,務彼十倫,弘此三德。”詳“ 十教 ”、“ 十義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十倫漢語 快速查詢。
“十倫”一詞在傳統文化中有兩層核心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源自《禮記·祭統》,指祭祀活動中蘊含的十種社會倫理規範,包括:
見于《梁書·武帝紀》,指儒家倡導的十種人際關系準則,具體内容未完全展開,但結合“十教”“十義”等概念推測,可能涵蓋:父子、兄弟、夫婦、君臣、長幼、朋友等倫理關系,強調道德教化功能。
兩種解釋均體現古代中國“祭政合一”的特點,将祭祀活動與社會倫理緊密結合。需注意不同文獻中“十倫”的具體表述可能略有差異,建議通過《禮記》原文或權威注疏進一步查證。
《十倫》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人際關系中的十種基本準則或規範。
《十倫》這個詞由“十”和“倫”兩個部分組成。其中,“十”是本字的部首,表示數字10;“倫”是剩下的字,有人(亻)和侖兩個部分組成。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全字共有12畫。
《十倫》是孔子的學說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出自《論語·學而》篇。孔子講述了維護人際關系和社會秩序的十個基本準則,被稱為《十倫》。
《十倫》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十倫」。
在古時候,《十倫》這個詞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根據古代文字研究者的推測,古人可能使用了更多的筆畫并有一定的變體。然而,确切的古代漢字寫法已經無法準确考證。
1. 我們要遵守《十倫》,努力維護良好的人際關系。
2. 他的行為違背了《十倫》中的尊敬長輩的原則。
十全十美、十面埋伏、十年寒窗、十拿九穩
人倫、道德準則、社會規範
******、違法亂紀、道德淪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