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避株鳥的意思、避株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避株鳥的解釋

吐绶鳥的别名。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羽篇》:“吐綬鳥……又食必蓄嗉,臆前大如鬥,慮觸其嗉,行每遠草木,故一名避株鳥。”亦省稱“ 避株 ”。《禽經》:“頸有彩囊曰避株,雉屬,出 華嶽 及 盛山 中。晴暘則頸山彩色作囊,遇樹木則避之,故曰避株。 任昉 曰:亦名吐綬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多個權威來源的綜合整理,“避株鳥”是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鳥類,具體釋義如下:

1. 基本含義
“避株鳥”是吐绶鳥的别名,屬于角雉類動物的古稱。吐绶鳥因頸部有彩色囊狀物而得名,常見于中國華嶽(華山)及盛山地區。

2. 名稱由來
其名源于特殊習性:該鳥進食時會将食物儲存在嗉囊(食道膨大部分),導緻嗉囊鼓脹如鬥。為避免嗉囊碰撞草木,飛行或行走時會主動遠離樹木,故稱“避株鳥”。此外,《禽經》記載其别名“避株”為簡稱。

3. 文獻記載
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羽篇》明确提到:“吐绶鳥……一名避株鳥”;宋代《禽經》亦描述其為雉屬,頸部彩囊在晴天顯現,遇樹則避。

總結
該詞屬于古代生物命名範疇,現代多稱“角雉”或“吐绶鳥”,其名稱與其生理結構及行為特征密切相關。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酉陽雜俎》《禽經》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避株鳥》的意思

《避株鳥》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鳥兒躲避危險而飛到森林裡。這個成語比喻人們在遇到危險或困難時,尋找一個安全的地方避難。

拆分部首和筆畫

《避株鳥》的三個字分别是“避”、“株”、“鳥”,其中:

來源

《避株鳥》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楊慎韬的《齊民要術·治體篇》:“有佳名曰避株鳥,鳥之附株而飛者也,為避其害也。”這句話形象地比喻人們在遇到困厄時躲避危險。

繁體

《避株鳥》這個成語在繁體中寫作「避株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些不同,而《避株鳥》的古代寫法是「避株離」。這個形式稍微有些不同,但意思相同。

例句

以下是幾個使用《避株鳥》的例句:

組詞

與《避株鳥》相關的組詞有:

近義詞

與《避株鳥》意思相近的成語有:

反義詞

與《避株鳥》意思相反的成語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