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時指國家的倉庫。《國語·越語下》:“田野開闢,府倉實,民衆殷。” 韋昭 注:“貨財曰府;米粟曰倉。”《韓非子·解老》:“獄訟繁則田荒,田荒則府倉虛,府倉虛則國貧。”
府倉(拼音:fǔ cāng)是古代漢語詞彙,指代國家倉庫,具體釋義如下:
府倉指古代國家用于存儲物資的官方倉庫。其中“府”專指存放財貨的庫房,“倉”則指儲藏糧食的庫房,二者共同構成國家物資儲備體系。
《國語·越語下》記載:
“田野開闢,府倉實,民衆殷。”
韋昭注:“貨財曰府;米粟曰倉。”
意為:當農田開墾充分,國庫財物與糧倉充實,百姓就會富足。
《韓非子·解老》強調其重要性:
“獄訟繁則田荒,田荒則府倉虛,府倉虛則國貧。”
指出司法訴訟過多會導緻農田荒廢,進而使國家倉庫空虛,最終引發貧困。
府倉的充實與否被視為衡量國家治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從文獻可見,古代政治家将物資儲備與農業發展、司法效率緊密結合,形成“田産-倉儲-民生-國力”的治理邏輯。
該詞現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古代經濟制度時仍具參考價值,可對應現代國家儲備糧庫、財政國庫等概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