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間的茅草。喻微賤。 南朝 宋 鮑照 《謝永安令解禁止啟》:“臣田茅下第,質非 謝 品。志終四民,希絶三仕。”
“田茅”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基本詞義
指田間的茅草,字面意義為農田中生長的茅草。因茅草常見且低微,常被用作比喻身份卑微或地位低下的事物。
引申與典故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宋鮑照的《謝永安令解禁止啟》:“臣田茅下第,質非謝品。”此處“田茅”以田間雜草自喻,表達謙卑之意,體現古代文人對自身境遇的委婉表述。
用法特點
相關辨析
需注意與“茅田”(指茅草覆蓋的田地)等相似詞區分,二者側重點不同:“田茅”強調草本身的屬性,後者側重地理環境描述。
總結來看,“田茅”通過自然物象的平凡特性,承載了傳統文化中謙遜自喻的修辭功能,其内涵在古典文學和禮儀語境中尤為突出。
田茅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多個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田和茅,總共有12個筆畫。
田茅最早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農業社會,茅是一種天然的茅草,經常在農田中廣泛種植。在這裡,田茅代表着農田和農業生産,象征着農民的辛勤勞動和豐收。
在繁體字中,田茅的寫法和簡體字保持一緻,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關于田茅的古代寫法,沒有确切的資料可以參考。但是,可以推測在篆書或者隸書的時期,它的形态或許有所差異。
以下是一些關于田茅的例句:
1. 農人們正在田茅裡辛勤勞作,希望有豐收的結果。
2. 他的農田裡長滿了茂盛的田茅,一片綠色給人一種甯靜和平和的感覺。
田茅的一些相關的組詞有:農田、地茅、田園。這些詞語都與農田、農業生産以及田地的意義有關。
與田茅具有類似意義或相似用法的近義詞有:農田、農地、農莊。
反義詞則與農田、農業相反,例如:城市、建築、工業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