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间的茅草。喻微贱。 南朝 宋 鲍照 《谢永安令解禁止启》:“臣田茅下第,质非 谢 品。志终四民,希絶三仕。”
“田茅”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基本词义
指田间的茅草,字面意义为农田中生长的茅草。因茅草常见且低微,常被用作比喻身份卑微或地位低下的事物。
引申与典故
该词最早见于南朝宋鲍照的《谢永安令解禁止启》:“臣田茅下第,质非谢品。”此处“田茅”以田间杂草自喻,表达谦卑之意,体现古代文人对自身境遇的委婉表述。
用法特点
相关辨析
需注意与“茅田”(指茅草覆盖的田地)等相似词区分,二者侧重点不同:“田茅”强调草本身的属性,后者侧重地理环境描述。
总结来看,“田茅”通过自然物象的平凡特性,承载了传统文化中谦逊自喻的修辞功能,其内涵在古典文学和礼仪语境中尤为突出。
田茅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多个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田和茅,总共有12个笔画。
田茅最早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业社会,茅是一种天然的茅草,经常在农田中广泛种植。在这里,田茅代表着农田和农业生产,象征着农民的辛勤劳动和丰收。
在繁体字中,田茅的写法和简体字保持一致,没有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关于田茅的古代写法,没有确切的资料可以参考。但是,可以推测在篆书或者隶书的时期,它的形态或许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关于田茅的例句:
1. 农人们正在田茅里辛勤劳作,希望有丰收的结果。
2. 他的农田里长满了茂盛的田茅,一片绿色给人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感觉。
田茅的一些相关的组词有:农田、地茅、田园。这些词语都与农田、农业生产以及田地的意义有关。
与田茅具有类似意义或相似用法的近义词有:农田、农地、农庄。
反义词则与农田、农业相反,例如:城市、建筑、工业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