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膜在漢英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三個核心維度,涵蓋醫學、機械及文化隱喻領域:
隔膜(拼音:gémó)
指哺乳動物體内分隔胸腔與腹腔的穹頂狀肌肉膜,主導呼吸運動。
《格雷解剖學》(Gray's Anatomy)第42版,Elsevier出版,2020年。
《系統解剖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19年。
指分隔容器腔室的彈性薄膜或剛性構件,用于傳遞壓力、隔離介質。
《機械工程術語國家标準》(GB/T 10609-2019)
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ASME)《壓力容器設計指南》
喻指人際或群體間的情感疏離與認知障礙。
“語言差異造成了文化隔膜。”
→ Language barriers created cultural divisions.
《牛津漢英大詞典》第3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
中文 | 英文 | 適用領域 |
---|---|---|
解剖隔膜 | Diaphragm | 生物學/醫學 |
機械隔膜 | Partition/Diaphragm | 工程學 |
心理隔膜 | Barrier | 社會學/心理學 |
呼吸機制研究參見《呼吸生理學》(Respiratory Physiology),John B. West著,Lippincott出版社。
隔膜材料規範參考國際标準ISO 13709:2009(離心泵技術要求)。
“隔膜”作為文化概念首次系統分析見于費孝通《鄉土中國》(1948)。
此釋義整合解剖學、機械工程及社會科學權威定義,符合術語标準化要求,并标注可驗證的學術來源。
人體結構
隔膜(橫膈膜)是人體胸腔與腹腔之間的膜狀肌肉,呈降落傘狀,通過收縮和松弛輔助呼吸運動。其不對稱結構(右穹頂高于左穹頂)和開口設計允許食管、氣管等結構通過,同時維持腔體分隔。
其他生物結構
在無脊椎動物或貝殼中,隔膜指體腔内的硬質分隔結構。
人際關系中的隔閡
指人與人之間因缺乏理解或情感疏離産生的距離感。例如魯迅作品中描述的“情意不相通”狀态。
認知層面的局限
表示對某領域知識或技術的陌生感,如“我對電子技術實在隔膜”。
電池隔膜
锂離子電池中的關鍵組件,用于隔離正負極防止短路,同時允許離子通過。需具備耐腐蝕性、高孔隙率等特性。
廣義工程材料
泛指不同物質間的功能性分隔層,如電化學隔膜、過濾系統隔膜等。
“隔膜”一詞涵蓋自然科學、社會關系及工程技術三大領域。其核心含義均圍繞“分隔”展開,具體表現為生理結構的分界、人際情感的距離或物質間的隔離功能。如需更專業領域(如陰道縱隔等醫學概念)的解讀,可參考相關文獻。
氨羧絡合劑I半寄生備用量補墊超微量天平存在檢查電壓突跌冬青黃質對待幹蒸汽硫化格式描述語句固體油層海灣的間接占有膠凍樣的經濟起飛緊握鉗可數類氯麝香草酚铌鐵礦禽獸全氟烷基三嗪聚合物橡膠熱傳遞商務代表試想實效隨時可償的髓紋纖維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