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commercial scale
工業規模(Industrial Scale)在漢英詞典中的核心釋義為:指生産活動或技術應用達到能夠支持商業化運作的體量标準,通常涉及系統化生産流程、成本效益優化及資源集約化管理。這一概念包含三個維度:
量化指标
工業生産中常以年産能(如百萬噸級)、設備規格(例如50MW發電機組)或投資額度(億元級别)作為衡量基準。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2023年行業白皮書指出,現代工業規模需滿足最小有效規模(MES)要求,确保單位成本競争力。
技術集成度
涵蓋自動化控制系統精度(±0.05%誤差範圍)、能源轉換效率(如85%以上熱電聯産系統)等參數。國際标準化組織ISO 22400标準特别強調,工業規模實施需配備過程驗證體系與實時監測模塊。
經濟阈值
世界銀行2024年制造業報告數據顯示,達到工業規模的生産單元通常需實現:
典型案例包括中國甯德時代80GWh動力電池産業園,其通過規模效應将電芯成本控制在$97/kWh以下(來源:彭博新能源財經2025Q2報告)。
工業規模通常指工業企業的生産要素集中程度及分類标準,具體解釋如下:
工業規模表示勞動力、生産資料和産品在工業企業内的集中程度,反映了企業的生産能力和資源投入規模。這一概念用于區分企業的等級(如大型、中型、小型),并作為經濟統計和政策制定的依據。
工業企業的規模劃分主要依據以下三類指标:
工業規模的劃分常用于政府統計(如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工業企業經營數據)、行業分析及政策扶持(如中小企業稅收優惠)等領域。
若需具體行業或國家的劃分細則,可參考國家統計局最新标準。
安息秀華備忘價值鼻粘連參差調諧濾波器槽孔電池産品分類制度超低密度聚乙烯持續療法大氣無線電話遞歸下降分析定紙框地下鐵道糞甾烯酮副詞的趕時髦關連氨基酸過程廢水鑒定證人的鑒定報告連續照相術立刻的離散表示法馬洛裡氏磷鎢酸蘇木精染劑面向系統的硬件鈉石墨反應器排洩管普達非倫苦素驅動輪三胚層形成生物機能結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