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附著應力英文解釋翻譯、附著應力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機】 bond stress

分詞翻譯:

附著的英語翻譯:

【機】 rest

應力的英語翻譯:

stress
【化】 stress
【醫】 stress

專業解析

在土木工程和材料科學領域,"附著應力"(英文:Bond Stress 或Adhesive Stress)是一個關鍵概念,特指兩種不同材料在接觸界面處抵抗相對滑移或分離的剪切應力。其核心在于界面粘結力,而非材料自身的内部強度。以下是基于專業術語角度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物理本質

  1. 力學定義

    附著應力是作用于材料粘結界面上的剪應力(τ),方向平行于界面。其大小由外力(如拉力、剪力)與有效粘結面積的比值決定,計算公式為:

    $$tau = frac{F}{A_b}$$

    其中 ( F ) 為界面傳遞的力,( A_b ) 為有效粘結面積。

  2. 作用機制

    • 化學粘結:材料間分子作用力(如範德華力、化學鍵)産生的黏附。
    • 機械咬合:粗糙表面間的物理互鎖效應(如混凝土與鋼筋的肋間咬合)。
    • 摩擦力:界面壓應力引發的摩擦阻力(需垂直于界面的約束力存在)。

二、典型應用場景

  1. 鋼筋混凝土結構

    鋼筋與混凝土界面的附著應力是保證協同受力的核心。例如,中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 50010)規定鋼筋錨固長度 ( l_a ) 的計算直接依賴附著應力設計值:

    $$l_a = frac{f_y cdot d}{4 cdot tau_b}$$

    其中 ( f_y ) 為鋼筋屈服強度,( d ) 為鋼筋直徑,( tau_b ) 為設計附著應力。

  2. 複合材料與塗層技術

    在纖維增強聚合物(FRP)加固結構中,FRP與基材界面的附著應力決定剝離破壞強度。美國混凝土學會(ACI 440.2R)提供了相關計算模型。


三、影響因素與規範參考

影響因素 作用機制 規範依據
材料性質 混凝土強度越高,化學粘結力越強;鋼筋表面紋路加深機械咬合 ACI 318-19 §25.4.2
環境條件 濕度、溫度變化導緻界面微裂縫,降低粘結強度 GB 50010-2010 §8.3.1
荷載類型 反複荷載易引發疲勞滑移,靜荷載下粘結性能更穩定 EN 1992-1-1 §8.4.2

四、權威定義參考

  1. 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

    定義附著應力為:"The shear stress developed along the interface between two materials to resist slip or separation."(來源:ASCE Glossary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 中國工程建築标準化協會

    《工程結構術語标準》(GB/T 50083)明确其屬于"界面粘結應力"範疇,強調其剪切傳遞功能。


注:由于未搜索到可驗證的實時網頁鍊接,以上引用來源标注為學術規範及标準代號(如GB、ACI、EN)。建議通過權威機構官網或學術數據庫(如ACI Concrete Knowledge Center、中國标準線上服務網)查詢原文以獲取最新細節。實際工程需嚴格遵循所在地設計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附著應力(或稱附加應力)是土木工程和地質力學中的重要概念,指由外部荷載(如建築物、車輛等)在地基或土體中引起的應力增量,是導緻地基變形的主要因素。

核心要點解析:

  1. 定義與成因
    附加應力是土體原有自重應力基礎上新增的應力,由外部荷載通過基礎傳遞到地基中。例如建築物荷載、車輛碾壓等均會産生此類應力。

  2. 分布特性

    • 深度影響:隨深度增大,附加應力逐漸減小,但擴散範圍擴大(如基底處應力最大,向周圍和深處擴散)。
    • 水平分布:距基底中心越遠,應力越小,呈現類似“應力泡”的擴散形态。
  3. 計算方法
    通常采用布辛涅斯克理論公式計算,該理論描述了彈性半無限空間内集中荷載引起的應力分布規律。例如,垂直方向附加應力可表示為: $$ sigma_z = frac{3P}{2pi z} left( frac{1}{1 + (r/z)} right)^{5/2} $$ 其中,( P )為集中荷載,( z )為計算點深度,( r )為水平距離。

  4. 與相似概念的區别

    • 附着力:指不同物質接觸面分子間的吸引力(如塗料與基材),屬于表面相互作用,與應力無關。
    • 殘餘應力:材料加工過程中殘留的内應力,屬于材料科學範疇。
  5. 工程意義
    附加應力過大會導緻地基沉降或結構破壞,需通過合理設計基礎形狀、埋深或采用樁基等方式控制應力分布。

若需更完整的計算公式或實際工程案例,可參考土木工程教材或《土力學》相關章節(如、5、6的理論來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阿耳巴蘭氏試驗唉聲歎氣并腦畸胎不确定債務查訖符號純理的複方苯甲酸軟膏共同海損條款航空用照相機會計師職責甲基·丁基硫醚吉本氏疝拉夫-芬頓糖降解鐳含量煉制廠麥裡多黴素囊狀支氣管擴張偶爾偶數生成偏心圓熱試驗掃描射束上部副翼深陷實際變量參數守衛船桃金娘蠟統計機透氣雨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