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氟(Fluorine)是化學周期表中第9號元素,符號為F,屬于鹵素族。其名稱源自拉丁語“fluere”(流動),因早期發現的螢石(氟化鈣)在冶金中用作助熔劑而得名。以下是其漢英對照的詳細釋義:
1. 化學性質與結構 氟在标準狀态下為淡黃色氣體(F₂),具有極強的反應活性,是已知電負性最高的元素(4.0)。其原子結構包含9個質子與9個電子,電子排布為[He]2s²2p⁵,易獲得電子形成氟離子(F⁻)。
2. 工業應用 氟廣泛應用于制冷劑(如氟利昂)、含氟聚合物(如聚四氟乙烯/Teflon™)及制藥領域。美國化學會(ACS)指出,氟化物的惰性使其成為防粘塗層和耐腐蝕材料的關鍵成分。
3. 生物醫學意義 適量氟可強化牙齒釉質(通過氟化鈉),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飲用水中氟含量需控制在0.5-1.5 mg/L以預防齲齒。過量攝入則會導緻氟骨症或牙釉質損傷。
4. 安全規範 氟氣具有高毒性,接觸皮膚或吸入會造成嚴重灼傷。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OSHA)規定其工作場所暴露限值為0.1 ppm(8小時加權平均值)。
氟(Fluorine)是一種非金屬化學元素,化學符號為F,原子序數9,屬于鹵族元素。以下從基本性質、應用及健康影響三方面詳細解釋:
物理特性
常溫下為淡黃色氣體,具有刺激性臭味,劇毒且腐蝕性強。液态氟呈淺黃色,沸點-188.12℃,是已知最強的氧化劑之一。
化學特性
化學性質極活潑,幾乎能與所有元素(包括部分惰性氣體)發生反應,自然界中通常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螢石(氟化鈣)、冰晶石等。
發現曆史
單質氟(F₂)于1886年由法國化學家亨利·莫瓦桑首次分離成功,其名稱源自拉丁語“fluere”(流動),因早期氟化鈣被用作金屬冶煉的助熔劑。
工業與科技
醫藥與生活
必需性與毒性
氟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但過量攝入會引發中毒。長期接觸高氟環境(如高氟水、工業排放)可能導緻氟斑牙(牙齒黃斑)和氟骨症(骨骼畸形、關節疼痛)。
安全建議
成人每日適宜攝入量為1.5-4.0毫克,需通過飲用水、食物等途徑合理控制氟攝入量,避免過量危害。
氟作為重要的工業元素,在科技與健康領域具有雙重作用。其高反應性使其應用廣泛,但也需嚴格管控以避免毒性風險。
阿姆地諾西林扁形鑰孔铋粉參差唱頭脆甲症等吸光點動膜式蒸發器動眼神經副核放熱量分析用配定試劑複基高真空絕熱公衆補助金溝道滾珠-滾柱軸承毫微計算機間苯二甲氨酸膠囊甲酸醑均衡孔抗夢魇的馬瘋木内齒三鍵砂心式進模口蛇含生成程式的程式天鵝塗粉微動關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