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al; sealing wax
封蠟(Sealing Wax)是傳統密封材料中兼具實用功能與文化象征的物品,其英文對應詞為"sealing wax"。《牛津英語詞典》将其定義為"一種加熱軟化後用于密封文件或容器的蠟質物質,冷卻後形成不可逆的硬質封印"。根據大英百科全書記載,其主要成分包含蜂蠟、松香和有色顔料的三元混合體系,典型配比為蜂蠟占比40-60%、松香30-50%、顔料5-10%,通過熔融共混形成熱塑性材料。
在曆史應用層面,封蠟最早可追溯至中世紀歐洲的文書保密系統。英國國家檔案館保存的13世紀王室文書中,已出現使用紅蠟并加蓋紋章印鑒的實物證據。中國古代的"火漆"與之功能相似,清代《天工開物》記載其以蟲白蠟混合朱砂制成,用于官方文書的防僞密封。
現代材料學研究表明,優質封蠟需滿足三項技術指标:軟化點65-80℃(ASTM D36标準)、斷裂伸長率≥15%(ISO 527測試)、色彩耐久度ΔE≤3.0(氙燈老化500小時)。國際物流安全委員會建議,重要文件應選用含紫外熒光纖維的防僞型封蠟,此類産品在365nm紫外光下會顯現特定識别圖案。
封蠟是一種傳統密封材料,其含義和應用在不同場景下有所差異,具體解釋如下:
封蠟(拼音:fēng là)指用于密封瓶口、信件或物品的膠質材料,主要成分為石蠟、樹脂等。古代常用于封存重要文書或信函,防止被擅自拆啟,也稱為“火漆”。例如:古人修書後以封蠟加蓋印章,确保信件完整送達。
在成語用法中,“封蠟”被比喻為隱瞞真相或不願公開内情的行為,例如形容人保持沉默以掩蓋事實。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領域的具體工藝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典、玉石工藝等權威來源。
埃爾布斯反應扁桃體切除術後皮疹編譯時錯誤茶晶純手性大帶鋸帶通放大器碘铋化鈉分散物質分支店間往來業務公共行政環氧類樹脂剪屑節錄經濟評價計時庫侖法攔截服務酪酸測定法聯邦憲法法庭鄰苯二酰袅農業殺蟲劑偏鋁酸锂偏銻酸鹽薩克斯氏抗原砂心托架設計标高使淨化數據總線塔-麥二氏産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