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時庫侖法英文解釋翻譯、計時庫侖法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chronocoulometry
分詞翻譯:
計時的英語翻譯:
reckon by time; time
【經】 timekeeping
庫侖的英語翻譯:
coulomb
【醫】 coulomb; weber
法的英語翻譯:
dharma; divisor; follow; law; standard
【醫】 method
【經】 law
專業解析
計時庫侖法(Chronoamperometry)是一種重要的電化學分析技術,用于研究電極表面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動力學和擴散過程。其核心原理是通過施加一個恒定的電位階躍(Potential Step)到工作電極上,同時監測并記錄電流隨時間的變化(i-t曲線)。
一、核心原理與定義
- 電位階躍:實驗開始時,工作電極電位從初始值(通常無顯著反應發生)瞬間階躍至目标電位(足以驅動目标物質的氧化或還原反應)。
- 電流響應:階躍後,電極表面附近的電活性物質濃度發生突變,形成濃度梯度,導緻物質從本體溶液向電極表面擴散。電流(i)主要受擴散過程控制,并隨時間(t)衰減。
- Cottrell方程:計時庫侖法中的電流衰減遵循Cottrell方程:
$$
i(t) = frac{nFAD^{1/2}C}{pi^{1/2}t^{1/2}}
$$
其中:
- $i(t)$:時間t時的電流(A)
- $n$:電極反應轉移的電子數
- $F$:法拉第常數(96485 C/mol)
- $A$:電極面積(cm²)
- $D$:電活性物質的擴散系數(cm²/s)
- $C$:電活性物質的本體濃度(mol/cm³)
- $t$:時間(s)
該方程表明電流與時間的平方根($t^{1/2}$)成反比,是擴散控制的典型特征。
二、主要應用領域
- 擴散系數測定:通過拟合實驗得到的i-t曲線(尤其早期數據)到Cottrell方程,可以計算電活性物質的擴散系數(D)。
- 電極面積标定:使用已知濃度和擴散系數的标準物質(如K₃[Fe(CN)₆]),根據Cottrell方程可精确測定電極的真實有效面積(A)。
- 反應機理研究:結合其他技術,可用于判斷反應是否受擴散控制,或是否存在吸附、化學反應耦合等複雜步驟。
- 定量分析:在擴散控制條件下,特定時間點的電流或積分得到的電荷量(庫侖量)與電活性物質的濃度成正比,可用于定量檢測。
三、技術特點
- 優點:實驗裝置相對簡單,理論成熟(Cottrell方程),能直接提供擴散動力學信息,是測定擴散系數和電極面積的标準方法之一。
- 局限性:電流隨時間衰減快,信噪比在後期變差;對雙電層充電電流和溶液電阻(iR降)敏感,尤其在短時間尺度或高電阻體系中;主要用于擴散控制過程的研究。
四、參考資料
- 電化學基礎教材:如Bard和Faulkner的《Electrochemical Method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第2版)對計時庫侖法有詳細的理論推導和應用介紹。
- 分析化學參考書:如Skoog, Holler, Crouch的《Principles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包含對計時安培法的原理和應用概述。
- 專業數據庫與百科: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等學術數據庫收錄了大量應用計時庫侖法的研究論文。Chemistry LibreTexts的Electrochemistry章節提供了線上概念解釋。
- 儀器制造商技術文檔:如Metrohm、Gamry Instruments、Pine Research等電化學工作站制造商的應用說明(Application Notes)常包含計時庫侖法的實驗指南和實例。
網絡擴展解釋
計時庫侖法(Chronocoulometry)是一種通過測量電量與時間關系來研究電極過程的分析方法。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1.基本定義
計時庫侖法又稱計時電量法,屬于電化學分析法。它通過向工作電極施加電位階躍,記錄電解過程中流過的總電荷量(Q)隨時間(t)的變化關系,主要用于研究電極表面吸附現象及定量測定電活性物質的吸附量。
2.原理與公式
- 科特雷耳方程:該方法的核心公式基于平面電極的線性擴散模型:
$$
Q = frac{2nFAD^{1/2}c0}{pi^{1/2}} t^{1/2} + Q{dl}
$$
其中,Q為總電荷量,n為電子轉移數,F為法拉第常數,A為電極面積,D為擴散系數,c₀為電活性物質初始濃度,Q_{dl}為雙電層充電電荷(實驗常數值)。理想情況下,Q與t^{1/2}呈線性關系。
3.實驗特點
- 與計時電流法的區别:計時庫侖法記錄的是電荷量而非電流值,通過積分電流信號得到Q-t曲線,能更直觀反映吸附和擴散過程。
- 修正項Q_{dl}:實際實驗中需考慮雙電層充電的影響,導緻Q-t^{1/2}直線不通過原點,需通過數據拟合分離吸附貢獻。
4.主要應用
- 吸附研究:定量分析電活性物質或表面活性物質在電極表面的吸附量。
- 反應機制分析:用于探究偶合化學反應(如催化、絡合反應)對電極過程的影響。
5.擴展說明
計時庫侖法常與雙電勢階躍法結合,通過兩次電位躍遷進一步區分擴散和吸附控制過程,提升分析精度。
如需更詳細實驗步驟或案例,可參考電化學分析教材或專業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