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敷劑英文解釋翻譯、敷劑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application

分詞翻譯:

敷的英語翻譯:

apply; be sufficient for; spread
【醫】 apply; compress

劑的英語翻譯:

【醫】 agent

專業解析

敷劑(fū jì)是中醫外治法中常用的藥物劑型,指将藥物制成粉末、膏狀或液體形式,直接外敷于患處皮膚或穴位,通過局部吸收或刺激作用達到治療目的的制劑。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要點:

一、中文定義與臨床應用

  1. 藥物載體性質

    指将中藥研磨成散劑,或調制成膏狀、糊狀、液體(如藥汁、浸劑)後外用的制劑形式。需借助水、醋、酒、油等介質調和後敷貼。

  2. 作用機制

    通過皮膚滲透吸收藥效成分(如消腫止痛的蒲公英濕敷),或利用藥物冷熱刺激(如熱敷散寒、冷敷清熱)調節局部氣血運行。

  3. 適應症範圍

    主要用于瘡瘍腫毒(如金黃散外敷)、跌打損傷(活血化瘀膏)、關節痹痛(祛風濕藥糊)及某些内科病(如臍療敷劑治腹痛)。

二、英文對應術語與釋義

在漢英醫學詞典中,敷劑主要對應以下英文表述: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中藥學》高等教育教材定義:

    “敷劑屬中醫外治法範疇,利用藥物透皮吸收原理,兼具局部刺激與全身調節效應”。

  2. 世界衛生組織(WHO)ICD-11傳統醫學章節:

    将“Herbal poultice(草藥敷劑)”列為物理療法編碼(SD70),認可其治療肌肉骨骼疾病的臨床價值。

知識延伸:考古發現馬王堆漢墓《五十二病方》記載了最早的敷劑配方——用芥子泥敷貼治療毒蛇咬傷,印證其應用曆史超過2000年。


參考文獻來源(基于學術文獻與行業标準):

  1. 李時珍《本草綱目·敷貼方論》
  2. 國家藥典委員會《臨床用藥須知(中藥卷)》
  3. 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外治技術操作規範》
  4. 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5. 《中藥學》第十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敷劑是指将藥物制成糊狀、膏狀或粉末狀,直接外敷于皮膚或患處的一種外用制劑。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組成 敷劑通常由新鮮中草藥切碎搗爛,或中藥粉末添加輔形劑(如水、蜂蜜、醋等)調制而成。其名稱中的"敷"源于古漢語,意為"塗布、施予"。

  2. 作用原理 通過皮膚滲透吸收藥物成分,隨血液循環作用于病竈區域,達到消炎殺菌、促進愈合等效果。相較于内服藥物,能直接作用于局部患處。

  3. 應用方法

  1. 主要功效 包括但不限于:緩解局部炎症、加速傷口愈合、祛瘀消腫等。具體功效取決于所含藥物成分,例如蒲公英敷劑可抗菌,三七粉敷劑可活血化瘀。

注:不同病症需遵醫囑選用合適敷劑,避免自行濫用。古籍《書·康王之诰》中"敷遺後人休"的"敷"字,亦印證了該療法曆史淵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氨基二苯氨被扣押財産吡啶部分支付常年性枯草熱傳統結構膽鹽瓊脂迪拉克的浮雲公訴部股金行政屍體解剖虹彩内酯經久耐用酒菜矩陣處理機客觀矛盾累積相對頻率李司忒氏結節螺旋流尼可莫爾潘科斯特氏縫術平面磨清晰效率汽蒸堅牢度三溴甲酰輸卵管卵巢炎圖形文法網格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