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cumulative relative frequency
累積相對頻率是統計學中描述數據分布的核心概念,指某一特定類别(或數值區間)及其之前所有類别的相對頻率之和。其數學定義為:
$$ text{累積相對頻率} = frac{sum_{i=1}^{k} f_i}{N} $$
其中$f_i$為第$i$個類别的頻數,$N$為總樣本量。該指标通過逐步累加各分組的概率占比,直觀反映數據集的整體分布特征。
在漢英詞典中,該術語對應英文表述為"cumulative relative frequency"。根據《中國統計出版社》的定義,其核心功能包括:
工程領域常用該方法分析設備故障率分布,例如某電網公司通過累積相對頻率曲線,發現85%的變壓器故障集中在運行前3年,據此優化了設備維護周期(《電力系統自動化》,2023年刊)。在語言學研究中也存在典型應用,如《現代漢語頻率詞典》通過該指标量化詞彙使用集中度,顯示前5000高頻詞覆蓋了90%的日常語料。
累積相對頻率是統計學中用于描述數據分布的重要概念,具體解釋如下:
累積相對頻率(Cumulative Relative Frequency)指在數據集中,某個特定值或類别及其之前所有值的相對頻率之和。它反映了數據從最小值到當前值的累計比例,通常以百分比或小數形式表示。
例如,某班級成績的分布為:
對于有序數據點 $x_1, x_2, ..., x_n$,第 $k$ 個值的累積相對頻率為:
$$
text{CRF}k = sum{i=1}^{k} frac{f_i}{N}
$$
其中 $f_i$ 是第 $i$ 類的頻數,$N$ 為總樣本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