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uchant; prone
proneness
"俯伏"是一個漢語動詞,讀音為fǔ fú,主要用于形容身體完全趴在地上的姿态,通常帶有極度恭敬、謙卑、敬畏或屈服的含義。
以下從漢英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字面動作描述
指身體前傾,面部朝下,整個軀幹貼伏于地面或物體表面。
英譯:to prostrate oneself;to lie prostrate;to bow down(強調全身伏地)。
例:信徒俯伏在神像前祈禱。
→ The worshipper prostrated himself before the idol.
引申含義
表達極緻的尊敬(如對神靈、君主)、絕對的服從(如投降、認罪),或深重的哀痛(如喪禮)。
英譯:to humble oneself;to submit completely。
例:戰敗的将領俯伏請降。
→ The defeated general prostrated himself in surrender.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俯伏:趴在地上(表示恭敬或屈服)。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6.
《牛津英漢漢英詞典》
将“俯伏”譯為"prostrate",并标注其隱含“卑微順從”的語境。
來源:牛津大學出版社. 牛津英漢漢英詞典(第2版)[M]. 2010.
《說文解字》(古籍溯源)
“伏”字本義為“趴卧”,《說文·卷八》釋:“伏,司也。從人,犬司人也。”引申為隱伏、屈服。
來源:[漢]許慎. 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M].
詞語 | 區别說明 | 英譯對照 |
---|---|---|
俯伏 | 全身貼地,姿态最低,情感最重 | prostrate |
跪拜 | 雙膝跪地,上身直立或前傾 | kneel and bow |
匍匐 | 身體貼地爬行,側重動作而非禮儀 | crawl / creep |
"The pilgrimsprostrated themselves at the shrine, their foreheads touching the cold stone."
(朝聖者在聖壇前俯伏,額頭觸及冰冷的石闆。)
參考資料鍊接(真實可訪問):
“俯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趴在地上,通常用于表示低頭屈服 或極端崇敬 的姿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俯伏”通過身體姿态傳遞複雜的文化與社會意義,既反映等級制度下的尊卑關系,也承載文學中的隱喻功能。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史記》《紅樓夢》等經典文獻。
剝奪公權法令裱褙閉路系統除冰燈火動力粘度二碘水楊酸甲酯非分解卵白的高架公路根選單光電學環境溫度交貨價均稱式可變利益雷富斯氏管離心作用暖氣強制中斷球衣細胞屬七彎八曲散列函數可解性視網膜鏡使信服雙光束掃描式分光光度計私用資料推行歪斜分布微程式輸入輸出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