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微程式輸入輸出控制器英文解釋翻譯、微程式輸入輸出控制器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microprogrammed I/O control unit

分詞翻譯:

微程式的英語翻譯:

【計】 microcode routine; microprogram; MP

輸入輸出控制器的英語翻譯:

【計】 I/O controller; input/output controller

專業解析

微程式輸入輸出控制器(Microprogrammed Input/Output Controller)是計算機體系結構中用于管理外部設備與中央處理器(CPU)之間數據傳輸的專用控制單元。其核心特征是通過存儲在控制存儲器(Control Store)中的微程式(microprogram)實現指令解碼與操作調度,具備硬件可重構性和時序精确性。

從功能層級看,該控制器包含三個核心模塊:

  1. 微指令序列器:基于狀态機讀取微指令流,協調設備握手協議(如DMA請求應答)
  2. 中斷處理單元:采用優先級編碼器管理多設備中斷,典型實現參考IEEE 1284标準中的中斷向量表結構
  3. 數據緩沖寄存器組:通過雙端口RAM實現主機與外設間的異步數據傳輸,有效降低總線争用概率

在VLSI設計中,此類控制器常采用水平型微指令編碼(horizontal microcode),單個微指令字可并行觸發多個控制信號,例如同時啟動磁盤磁頭定位與内存地址計數器遞增。這種設計相較于硬連線控制(hardwired control)顯著提升了設備兼容性,例如同一控制器可通過微程式更新支持USB 3.0與Thunderbolt接口交替工作模式。

值得關注的是,現代異構計算架構(如NVIDIA的Hopper GPU)已将微程式控制理念擴展至I/O虛拟化領域,通過動态加載微代碼實現硬件資源的分時複用。這種技術演進印證了David Patterson在《計算機組成與設計》中強調的"微程式作為硬件與軟件接口"的核心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微程式輸入輸出控制器是微程式控制器中負責管理計算機與外部設備數據傳輸的核心模塊。其核心概念和功能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組成與原理

  1. 控制存儲器
    存儲微程式(即微指令序列),每條微指令包含一組控制信號和下一指令地址。這些微指令通過二進制編碼形式定義I/O操作流程。

  2. 微指令結構
    包含操作控制字段(發出微命令如啟動設備、讀寫信號)和地址字段(确定下條微指令位置),通過解析微指令生成I/O控制信號。

  3. 輸入輸出接口
    作為硬件橋梁,包含狀态寄存器(反饋設備狀态)、命令寄存器(接收CPU指令)和數據緩沖器(暫存傳輸數據)。

二、核心功能

  1. 地址識别
    通過設備地址譯碼電路,識别CPU指定的外部設備,确保操作目标準确。

  2. 狀态管理
    實時監測設備狀态(如"就緒"、"忙"),通過狀态寄存器向CPU反饋,協調數據傳輸時機。

  3. 錯誤控制
    檢測傳輸過程中的數據錯誤(如奇偶校驗),标記錯誤狀态并觸發重傳機制。

  4. 協議轉換
    将CPU指令轉換為設備可識别的控制信號序列,例如磁盤讀寫操作的磁道定位指令。

三、工作流程示例

以讀取外設數據為例:

  1. CPU發送讀命令至控制器命令寄存器;
  2. 控制器解析命令,從控制存儲器讀取對應微指令序列;
  3. 通過狀态寄存器檢查設備就緒狀态;
  4. 激活數據緩沖器,啟動設備數據傳輸;
  5. 完成傳輸後通過中斷通知CPU。

四、技術優勢

相比硬布線控制器,其核心優勢在于可編程性——通過修改控制存儲器中的微程式即可調整I/O操作流程,無需改動硬件電路。這種特性使其在需要頻繁升級接口協議的場景(如新型外設支持)中具有顯著靈活性。

注:如需更詳細的技術實現細節(如微指令編碼方式),可參考計算機組成原理教材或IEEE相關論文。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