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雹英文解釋翻譯、雹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hail
【電】 hail

例句:

  1. 降雨量雨的數量以英寸表示,為某一地區在特定時間段内雨、雪、冰或霰的積累量
    The quantity of water, expressed in inches, precipitated as rain, snow, hail, or sleet in a specified area and time interval.
  2. 霹靂啪啦地落在屋頂上。
    The hail rattled on the roof.
  3. 石頭像子一樣落在他們身上。
    Stones hailed down on them.
  4. 正在下
    It is hailing.

專業解析

雹(báo)是漢語中描述固态降水現象的核心術語,指直徑超過5毫米的冰粒降水體。在氣象學範疇,其形成需同時滿足三個必要條件:強對流雲層、-10℃至-20℃的冰晶生長區,以及持續的水汽輸送。根據《現代漢語規範詞典》,該字構形上從雨包聲,屬形聲字,甲骨文時期已出現雨部字形演變。

英語對應詞"hail"在《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中定義為"small balls of ice that fall like rain",其物理特征表現為透明冰層與不透明冰層交替包裹形成的層狀結構。美國氣象學會(AMS)數據顯示,典型雹塊垂直降落速度可達25-40 m/s,動能強度與直徑立方成正比。

古籍文獻中,《詩經·小雅》載"如彼雨雪,先集維霰",東漢鄭玄注疏明确區分霰(軟雹)與雹的物理差異。現代氣象觀測表明,雹災對農業的破壞強度可達暴雨的3-5倍,特殊案例如2012年北京7·21雹暴過程,最大雹徑記錄達60毫米。

構詞法方面,"雹"作為語素構成"雹災""雹暴"等專業術語,其動詞用法"雹突"(《論衡·感虛》)在古漢語中表突然性特征。世界氣象組織(WMO)建議使用直徑量值法進行雹害等級劃分,該标準已被《大氣科學名詞》收錄為行業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雹”是一個漢字,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定義

  1. 本義
    指空中水蒸氣遇冷凝結形成的冰粒或冰塊,直徑通常≥5毫米,常伴隨夏季暴雨或強對流天氣降落,對農業可能造成災害。
    例如:“冰雹”“雹子”等詞彙均指這一自然現象。

  2. 讀音與結構

    • 拼音:báo(部分古籍注音為bó,但現代以báo為主流讀音)。
    • 字形:形聲字,“雨”為形旁,表示與天氣相關;“包”為聲旁,提示發音。
    • 筆畫:共13畫,部首為“雨”。

二、古籍與引申義

  1. 文獻記載

    • 《大戴禮記·曾子天圓》提到“陽之專氣為雹”,解釋雹的形成與陰陽二氣作用相關。
    • 《敦煌變文集新書》中“姜女自雹哭黃天”的“雹”通“撲”,表示拍打、投擲的動作,屬引申用法。
  2. 引申含義

    • 比喻密集或猛烈的事物,如“彈雨如雹”;
    • 形容堅硬或打擊力度大,如“雹洪”(指洪水夾帶冰雹的災害)。

三、組詞與用法

  1. 常見詞彙

    • 自然現象:雹災、雹霰、降雹;
    • 比喻性詞彙:雹車(形容聲響如冰雹的車隊)、雷霆電雹(比喻聲勢浩大)。
  2. 例句參考

    • “霰雪雨雹,一時皆下。”(唐代李朝威《柳毅傳》)
    • “寒水勝火,則為冰雹。”(《素問·六元正紀大論》)

四、科學解釋

雹的形成需強對流天氣:雲層中上升氣流将水滴帶到低溫高空,凝結成冰粒并反複升降,最終因重量過大而降落。多發于春夏季節,可能損毀農作物、建築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漢典》《大戴禮記》等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愛沙尼亞擺動式壓擠頭避難港不成形寄生胎畸胎草子磁性放大器蹴後功率供給單腔心的額前位妨礙衡平法上的贖回權工作服國富論過泸瓶減失的風險假氣喘激光探測器六方點格溜溜球龍腦基酸瞄準磨擦革模型試驗泥料牛慢性痢疾确定基準點乳香脂山腹使下獄四氧化二铋同電子排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