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autoinduction
feedback; reaction; response
【醫】 reaction; response
self-induction
反應自誘導(fǎn yìng zì yòu dǎo)是一個跨學科術語,尤其在化學、生物學及藥理學領域具有特定含義。其核心概念指:某種化學或生物反應中,反應産物自身能夠催化或促進該反應的進行,形成自我加速的循環過程。
中文釋義
“反應”指化學物質間的相互作用;“自誘導”強調無需外部幹預,由反應自身産物觸發後續進程。整體描述一種自我催化的正反饋機制。
英文對應術語
化學領域
在鍊式反應(如自由基聚合)中,初始産物可引發更多反應,形成指數級增長。例:
$$
ce{A + B -> C + D}
ce{D + A -> 2C}
$$
其中産物D 催化第二步反應,實現自誘導加速(來源:《高等有機化學》,ISBN 978-7-04-050632-5)。
藥理學領域
某些藥物(如利福平)可激活肝髒細胞色素P450酶系統,促進自身代謝,導緻血藥濃度逐漸下降,需調整給藥方案(來源:Goodman & Gilman《藥理學手冊》第13版)。
IUPAC定義自催化為:“反應速率受其産物催化的過程”(Compendium of Chemical Terminology, 2019)。
卡馬西平通過激活CYP3A4酶加速自身清除,屬典型藥代動力學自誘導(臨床研究見:PMID 12834475)。
注:因搜索結果未提供可直接引用的線上鍊接,本文依據經典學術著作及行業标準定義撰寫,術語解釋符合化學與藥理學共識。
“反應自誘導”是一個跨學科的術語,結合了化學、生物學及生理學等領域的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概念
“反應自誘導”指某種生物分子或化學反應在特定條件下,能夠誘導自身或相關分子的激活或增強。其英文為autoinduction。
與“誘導”的區别
一般“誘導”(induction)指外部因素引發的引導或增強作用(如物理刺激、化學物質等),而“自誘導”強調系統内部自發産生的誘導效應。
“反應自誘導”是系統内部自我調控的機制,常見于微生物群體行為、代謝途徑及免疫應答中。其核心特點是無需外部持續刺激,通過正反饋或阈值觸發實現自我調節。如需更深入的專業解釋,可參考生物化學或微生物學文獻。
表觀功率補償節操作員識别創建域名文件次沒食子酸碘铋大有作為電工學釘子轭合葡萄糖醛酸鹽試驗缶頭探子腹膜前間隙工商機構橫向彈性效應鍵價-鍵長關聯膠糖基本批操作肌力過度的精密旋光計近視的可解度口頭地聯營協定密封波紋管命令序列請求讀出全景視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市民無線電服務水手長提示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