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countervailing subsidy
in reverse; on the contrary; turn over
【醫】 contra-; re-; trans-
dump; dumping; unload
【電】 dump
allowance; subsidy; subvention
【經】 benefit; emoluments; grants; subsidize; subsidy; subvention
反傾銷津貼(Anti-Dumping Duty)是國際貿易中一種針對傾銷行為的救濟措施,指進口國政府為抵消外國商品以低于正常價值的價格在本國市場銷售造成的損害,依法對特定進口商品征收的附加關稅。其英文對應詞為“Anti-Dumping Duty”,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中定義為“為抵消傾銷對國内産業造成的損害而征收的特别關稅”。
從法律框架看,世界貿易組織(WTO)《反傾銷協議》(Agreement on Implementation of Article VI of GATT 1994)規定,成員方需滿足三個條件方可實施反傾銷津貼:1)存在傾銷行為;2)對國内産業造成實質損害或威脅;3)傾銷與損害存在因果關系。中國商務部在實際操作中會依據《反傾銷調查立案暫行規則》進行價格差異計算,通常采用“正常價值”(出口國國内市場售價或生産成本)與出口價格對比法,差額部分即為反傾銷稅率基礎。
經濟效應層面,反傾銷津貼通過提高進口商品價格,幫助國内産業恢複競争力,但也可能引發貿易夥伴的報複性措施。例如歐盟曾對中國光伏産品實施反傾銷稅後,中方通過WTO争端解決機制提出磋商請求,最終雙方達成價格承諾協議。
參考來源:
“反傾銷津貼”可能是一個表述上的混淆。根據相關法律定義和國際貿易術語,更準确的表述應為“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
反傾銷稅是針對進口商品以低于正常價值的價格進入本國市場(即傾銷行為)而征收的附加稅,目的是抵消傾銷對國内産業造成的損害。
實施條件
法律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反傾銷調查由商務部負責,最終可征收反傾銷稅。
定義
反補貼稅是針對外國政府或機構對出口商品提供補貼(如資金支持、稅收減免等)而征收的特殊關稅,旨在抵消補貼帶來的價格優勢,保護國内産業。
實施條件
法律措施
包括臨時措施、承諾協議及最終征收反補貼稅。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法律程式,可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及世界貿易組織(WTO)相關協定。
阿米巴尿保護環保溫工程标準偏差采購合作社粗紋锉地震烈度動機說明腭中囊腫非完全彈性碰撞芬森氏光分型線含鉛青銅滑動齒輪頸深動脈寬判買賣契約夢樣先兆尼加拉瓜譜系缺陷的有效電荷日晷軟骨發育異常社交禮法申斥石灰坑送秋波填劑的天目藜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