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seismic intensity
地震烈度(Seismic Intensity)是衡量地震對地表及建築物破壞程度的量化指标,其英文對應術語為"intensity",區别于描述地震能量釋放的震級(magnitude)。根據中國地震局定義,烈度通過宏觀現象(如建築物損毀、地表裂縫)和儀器測量數據綜合判定,采用羅馬數字I-XII級劃分。
國際通用的評估體系包含兩種标準:
在工程抗震領域,烈度數據直接影響建築抗震設計參數。《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 50011-2010)明确要求依據地震烈度分區進行結構設計。現代烈度評估已融合遙感衛星、強震儀網絡和無人機航拍技術,中國地震台網中心能在震後30分鐘内生成初步烈度分布圖。
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對地表及建築物破壞程度的宏觀指标,其核心含義和特點可歸納如下:
地震烈度反映地震對地面、建築物及人類活動的實際影響強度,通過人的感覺、器物反應、建築物破壞程度及地表變化等宏觀現象綜合判定。我國将烈度分為12個等級(Ⅰ-Ⅻ),6度以上開始出現輕微破壞,7度以上為破壞性地震,9度以上建築物嚴重損毀,11度以上為毀滅性災害。
烈度是抗震設防的重要依據。例如,我國規範中“設防烈度”指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建築物需按此标準設計以抵禦相應破壞。
産鹼臭杆菌單程列管加熱器獨立經營的承包商防爆設備分期給付分析遺漏溝狀内陷骨骼外固定術過戶手續費甲酸-2-莰醇酯拮抗的淨營業收入絕緣本領可課稅的盈利利息的可貸資金理論馬裡蘭番瀉葉美索卡因哌海茶堿氣體分餾任務目标少女人工痤瘡生産部門費用事後無效視覺限度四毛滴蟲屬天波同步化長程航行測位雷達鐵代謝提供不确消息者瓦數未受損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