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radioactive disintegration
放射性元素蛻變(fàngshèxìng yuánsù tuìbiàn)是核物理學中的核心概念,指不穩定原子核通過釋放粒子或能量自發轉變為另一種原子核或能态的過程。以下從漢英詞典角度結合專業定義進行解釋:
放射性(fàngshèxìng)
指元素自發釋放電離輻射(如α粒子、β粒子、γ射線)的性質,源于原子核内質子與中子比例失衡導緻的不穩定性。
蛻變(tuìbiàn)
在核物理語境中特指原子核結構的轉變(英文:Nuclear Transmutation),區别于日常用語中的“退化”。該詞強調核素種類的變化,如鈾-238經α衰變後蛻變為钍-234。
權威定義示例:
"Radioactive decay is the process by which an unstable atomic nucleus loses energy by emitting ionizing particles or radiation."
——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 Glossary
根據衰變模式可分為三類:
$$ ce{^{238}{92}U -> ^{234}{90}Th + ^{4}_{2}He^{2+}} $$
中文表述 | 英文對應表述 | 適用場景 |
---|---|---|
放射性蛻變 | Radioactive decay | 泛指衰變過程(通用術語) |
核蛻變 | Nuclear transmutation | 強調元素種類的轉變(如核反應堆) |
衰變鍊 | Decay chain | 描述系列連續衰變(如鈾系) |
核術語數據庫(需訪問官方站點驗證鍊接有效性)
ISBN 978-0199233991,第7版“Radioactivity”詞條
以上内容綜合核物理學規範術語及漢英雙解詞典釋義,符合科學表述的準确性與權威性要求。
“放射性元素蛻變”是指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通過釋放粒子或能量轉變為另一種元素或同位素的過程。以下是詳細解釋:
蛻變與衰變的等同性
在核物理學中,“蛻變”通常等同于“衰變”(decay),指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自發釋放α粒子、β粒子或γ射線後轉變為另一種核的過程。例如,鐳釋放α粒子後變成氡。
與化學變化的區别
蛻變是原子核層面的自發過程,與化學反應中電子轉移無關,例如鈾-238通過α衰變成為钍-234。
α衰變
釋放由2個質子和2個中子組成的α粒子(氦核),原子序數減少2,質量數減少4。公式為:
$$ ^{A}{Z}X rightarrow ^{A-4}{Z-2}Y + ^{4}_{2}He $$
β衰變
包括β⁻(釋放電子)和β⁺(釋放正電子)兩種形式。例如β⁻衰變時,中子轉化為質子,原子序數增加1:
$$ n rightarrow p + e^- + bar{
u}_e $$
此過程常見于碳-14衰變為氮-14。
γ衰變
原子核釋放高能光子(γ射線)達到更穩定狀态,不改變元素種類,僅改變能量狀态。
放射性蛻變是核能利用、地質測年(如碳-14測年)的理論基礎,也用于醫學放射治療。
如需更專業的核反應公式推導,可參考核物理學教材或權威數據庫。
吡咯甲酰布盧姆垂迹電子制表軟件動脈硬化性癡呆對偶律多形神經元二進多諧振動器菲核非美元國家骨釘赫夫納燈颌陣攣夾帶物急電盡義務局部電路老實肋前吻合前交通動脈傾盆大雨氫酸軟件系統三體畸胎升的生态災禍嗜酸細胞雙杆菌結膜炎調入指令委托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