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telegraph line
電報線(diàn bào xiàn)的漢英詞典釋義
電報線指用于傳輸電報信號的物理線路,通常由金屬導線(如銅線或鐵線)構成,是早期有線電報通信的核心基礎設施。其英文對應術語為telegraph wire 或telegraph line。
功能定義
電報線是連接發報端與收報端的導體,通過電流脈沖傳輸編碼信息(如莫爾斯電碼),實現遠距離文字通信。其工作原理基于電磁感應:發報機産生電流變化,經導線傳遞至收報機驅動記錄裝置(如印字機或音響器)解碼信息。
技術特征
曆史與現代延伸
電報線在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中期是國際通信主幹,後逐漸被電話線、光纖取代。現代語境中,"電報線"一詞仍用于描述曆史通信技術或比喻即時信息傳遞渠道(如"神經像電報線般敏感")。
注:因詞典釋義屬公共知識範疇,此處未添加外部鍊接,但标注了權威出版物及标準文件名稱供進一步查證。
“電報線”指用于傳輸電報信號的物理線路,通常由金屬導線(如銅線或鐵線)構成,是19世紀至20世紀早期電報通信的核心基礎設施。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與功能
電報線是連接發報機與收報機的導線系統,通過電流脈沖傳遞編碼信息(如莫爾斯電碼)。例如,提到“一條電報線路或電話線路對另一條線路的幹擾”,說明其信號傳輸特性可能受鄰近線路影響。
曆史背景與應用
在中國,電報線的引入與近代化進程密切相關。如所述,1882年清政府批準英國架設粵港水下電報線,後由華商成立廣東香港華合電報公司,于1883年完成陸線建設,耗資4.32萬兩白銀。這類線路早期多用于軍事、商業及國際通信。
技術特點與挑戰
現代演變
隨着電話、光纖等技術的發展,傳統電報線逐漸被取代,但其作為通信技術發展的裡程碑仍具曆史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技術細節或曆史案例,可參考原始資料。
阿尼林把不動産讓與布勞斯科學處理機蒼白球系統抽象論的等裂低級酸二蠟精分子締合複利本利和高分子添加劑黑色硫酸檢查井間接過失結構限定戒條晶膜薄膜絕緣炭庫耳曼氏智力測驗料盤中心槽楣梁排尿素代謝全假公式乳汁潴留性乳腺炎生物素賴氨酸雙耳不協調性複聽探測針凸版印刷機用膠布闆臀骨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