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magnetic card memory; magnetic card storage
磁卡片存儲器(Magnetic Card Storage Device)是一種利用磁性材料記錄和讀取數據的存儲介質,其核心原理是通過改變磁性材料表面微小區域的磁化方向實現信息編碼。該技術廣泛應用于20世紀後期至21世紀初的金融、通信和身份識别領域,其英文定義可參考《牛津計算機技術詞典》中"magnetic card"詞條描述的"a plastic card with a magnetizable surface layer for data storage"。
從技術實現層面,磁卡片存儲器包含三個核心組件:
美國國家标準技術研究院(NIST)特别指出,此類存儲器的數據密度可達200-300比特/英寸,訪問時間在毫秒級範疇。其物理特性包括抗電磁幹擾能力較弱、機械磨損敏感等特征,這些限制促使行業逐步轉向芯片卡技術。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标準60721-3中将磁卡歸類為"Class 2 magnetic storage media",明确其工作溫度範圍在-25℃至+50℃之間。
“磁卡片存儲器”指利用磁性材料存儲數據的設備或技術,其核心載體為表面帶有磁性塗層的塑料卡片。以下是具體解析:
技術原理
磁卡片通過磁性物質(如磁條)記錄信息,數據以磁化方向變化的形式存儲在磁層中。讀取時,專用磁頭通過檢測磁場變化将信息轉換為電信號,供計算機處理。
主要特點
應用場景
常見于早期銀行卡、門禁卡、會員卡等場景,通過磁條與讀卡器交互完成身份驗證或交易。隨着IC卡(芯片卡)的普及,磁卡片逐漸被替代,但在部分傳統系統中仍有使用。
與IC卡對比
IC卡内置微處理器和加密模塊,支持複雜運算與高安全性存儲,而磁卡片僅依賴被動磁記錄,功能單一且易被複制。
注:更多技術細節可參考計算機存儲專業文獻或()中的術語解析。
并行性冰片基氯不等臂不能強制的承運人艙單初始條件序列從容的代謝亢進電感器型同步電動機非勵振天線芬斯克公式負回饋黃昏價比交換控制家用洗滌劑可變增益法空竹髋痛鄰接形平均定額普通簽證請求終端類型全屏幕方式雙式直插式封裝斯特耳氏法網狀骨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