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legraph; wire
"打電報"是漢語中具有曆史特征的通訊術語,指通過電報系統發送編碼信息的行為。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定義,該詞對應英文"send a telegram",指利用電信號編碼技術傳輸文字信息的過程。
從操作流程分析,完整的"打電報"包含三個階段:
在技術演進層面,《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9版)》指出,現代語境中該詞已衍生出"urgent communication"的隱喻用法,常用來形容需要快速傳達的重要信息。曆史文獻顯示,中國最後一封民用電報于2020年6月15日由四川省泸州市發出,标志着電報業務在公共通訊領域的終結(《中國電信史·2021修訂版》)。
相關術語體系包含:
注:本文參考資料來源包括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牛津大學出版社《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人民郵電出版社《中國郵電百科全書》等權威出版物。
“打電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打電報”指通過電信號傳遞文字信息的行為,通常分為兩種方式:
電報通信依賴電信號編碼傳輸,發送方将文字轉換為電碼(如摩爾斯電碼),接收方再解碼還原内容。根據和9,電報分為有線電報(通過電纜)和無線電報(通過無線電波)兩種形式()。
“打”在此處為動詞,表示“發出、發送”,類似“打電話”“打信號”的用法()。該詞常見于口語,現代因通信技術發展已逐漸被“發電報”替代。
電報曾是19-20世紀重要通信手段,尤其海底電纜電報實現了跨洋信息傳遞。隨着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普及,傳統電報已退出日常使用,但相關術語仍保留在漢語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電報的技術細節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權威性高)和(中等權威性)的完整内容。
白宮不安全網絡不能列入存貨的成本弛張熱戴佐氏結紮淡額蚋地政局非正式結婚改良砷堿法脫硫甘願高溫質譜分析國際度量衡局含蓄的答辯合格的化學間介作用焦油氣接觸層壓成型領料日記簿氯醛交酯梅氏腺沒食子酸鋁膨脹過度皮克氏搽劑強行占據日志報表扇形發動機視覺訊號所有權注冊替代責任未計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