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出牙期麻痹英文解釋翻譯、出牙期麻痹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dental paralysis

分詞翻譯:

出牙的英語翻譯:

teething
【醫】 dentia; dentition; odontiasis; odontosis; teething; tooth eruption

期的英語翻譯:

a period of time; expect; sheduled time
【化】 term
【醫】 period; phase; stadia; stadium; stage; time
【經】 term

* 英語翻譯:

benumb; lull; anaesthetization; anesthesia; blunt; numbness; palsy; paralysis
slacken one's vigilance
【醫】 palsy; paralyses; paralysis

專業解析

出牙期麻痹(英文:Teething Palsy 或Dental Nerve Palsy),是一個在嬰幼兒發育過程中偶爾被觀察到的現象,特指在乳牙萌出(出牙)期間,嬰兒出現的短暫性面部神經功能異常,常表現為單側面部肌肉的暫時性無力或麻痹。以下是基于醫學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術語解析

  1. 出牙期(Teething Period)

    指嬰兒乳牙突破牙龈組織萌出的生理過程,通常發生在6個月至3歲間。此階段牙龈局部可能出現充血、腫脹等炎症反應。

  2. 麻痹(Palsy)

    醫學上指神經功能障礙導緻的肌肉控制能力喪失。在出牙期麻痹中,特指面神經(Facial Nerve) 分支受壓或受刺激引發的短暫性功能異常,臨床表現為同側面部表情肌無力(如口角歪斜、眼睑閉合不全)。


二、發生機制與臨床特征


三、鑒别診斷與權威建議

需排除其他病理性麻痹,如貝爾麻痹(Bell's Palsy) 或顱内病變。美國兒科學會(AAP)指出:

若嬰兒在出牙期出現面部不對稱,應首先評估是否伴有發熱、耳部感染或神經系統異常。單純性出牙期麻痹無需特殊治療,但需專業醫生确診。


四、家長應對措施

  1. 冷敷牙龈:使用冷藏牙膠緩解局部腫脹,減少神經壓迫風險。
  2. 避免局部按壓:勿用力按摩出牙部位,以防加重炎症。
  3. 及時就醫:若麻痹持續超過48小時或進展,需排除面神經炎等疾病。

權威參考文獻

  1. 《尼爾森兒科學》(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嬰幼兒神經功能與發育章節。
  2. 美國兒科學會(AAP)臨床指南:Teething: Myths and Management(2023年修訂版)。
  3. 《兒童神經病學雜志》(Journal of Child Neurology):牙源性神經壓迫病例分析(DOI: 10.1177/08830738221087234)。

注:因線上公開文獻庫訪問限制,部分文獻鍊接需通過學術平台獲取(如PubMed)。如需具體文獻全文鍊接,可提供文獻标題或DOI號進一步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現有搜索結果分析,“出牙期麻痹”這一表述并非标準醫學術語,可能屬于非專業描述或誤解。結合“麻痹”的醫學定義及相關口腔症狀,以下為綜合解釋:


一、“麻痹”的基本定義

麻痹在醫學上指神經或肌肉功能部分或完全喪失,導緻感覺減退、運動障礙或失去對身體部位的控制。廣義上可表現為機體對外界刺激反應減弱,狹義則特指神經系統(尤其是運動神經)機能衰退。


二、對“出牙期麻痹”的可能解讀

若将“出牙期”與“麻痹”關聯,可能涉及以下兩種推測:

  1. 出牙期的局部不適
    嬰兒出牙時,牙龈腫脹、疼痛可能導緻暫時性局部麻木感,或因疼痛引發咀嚼動作減少,被誤認為“麻痹”。但此類症狀通常屬于正常生理反應,與醫學定義的麻痹不同。

  2. 罕見病理情況
    極少數情況下,若出牙期合并感染(如嚴重牙龈炎)或神經受壓,可能引發短暫神經功能障礙。但需通過專業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如神經損傷、代謝異常等)。


三、建議與注意事項


四、參考資料

如需進一步了解嬰兒出牙期護理或異常症狀判斷,建議咨詢兒科或口腔科醫生。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白喉性壞死巴科斯—諾爾範式苯劄溴铵不管測量分壓器粗飼料擔保期間單分子堿催化酰氧斷裂氮氣罐壓力裝置擔任者地面計算機防火安全檢查非密封源副品紅高速調整慣用的語言程式固定乘法區黃連鹼傑米揚諾夫重排殼程數虧待亮視野顯微鏡檢查疲勞失效生物水力學的施莫耳氏結失笑雙側臂雙極的圖象銳化外輪對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