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framing code
become; fully grown; succeed
word
【計】 code
【經】 code
在通信協議中,成幀代碼(Framing Code)指用于标識數據幀(Frame)起始與結束位置的特定比特序列或字符。其核心功能是在連續的比特流中劃分出獨立的數據單元,實現幀同步(Frame Synchronization),确保接收方能準确識别并提取有效數據載荷。
幀同步機制
數據在物理層以比特流形式傳輸,接收端需通過成幀代碼定位幀邊界。例如:
01111110
(十六進制 0x7E
)作為幀首尾定界符 。漢英術語對照
中文術語 | 英文術語 | 定義 |
---|---|---|
成幀代碼 | Framing Code / Flag Byte | 标識數據幀邊界的控制字符或比特模式 |
幀定界 | Frame Delimitation | 利用特殊符號劃分幀邊界的過程 |
比特填充 | Bit Stuffing | 防止數據段出現與定界符相同序列的防沖突機制(如HDLC的"5個1後插0") |
定界符設計
需滿足兩點:
0x7E
)。10101011
)。防誤判機制
0x7E
),則轉義為0x7D
+0x5E
。串行通信協議
0x7E
定界,采用比特填充 。局域網技術
10101010
)+ SFD(1字節10101011
)标識幀起始 。國際标準
經典教材
中文 | 英文 |
---|---|
幀校驗序列 (FCS) | Frame Check Sequence |
前導碼 | Preamble |
幀起始定界符 (SFD) | Start Frame Delimiter |
幀結束定界符 | End Delimiter |
成幀代碼是指用于實現數據鍊路層中成幀技術(将比特流劃分為可識别數據塊)的具體編程實現或算法邏輯。以下是詳細解釋:
成幀(Framing)是數據鍊路層的核心技術,用于将原始比特流劃分為可識别的信息塊(幀),使接收端能準确定位消息的起始和結束位置,确保數據可靠傳輸。
核心作用:
在編程中,成幀代碼通常通過以下方法實現:
基于定界符的成幀(如字符填充)
DLE STX
和DLE ETX
)标記幀的起始和結束。// 發送端:添加定界符
void frameMsg(byte[] message, OutputStream out) {
out.write(DELIMITER_START);
out.write(message);
out.write(DELIMITER_END);
}
// 接收端:掃描定界符提取消息
byte[] nextMsg() { ... }
(實現邏輯見)
長度前綴法
比特填充法(如HDLC協議)
01111110
)界定幀邊界,避免與數據内容沖突。r
的文本協議。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代碼實現,可參考來源(Java示例)和(字符填充與比特填充對比)。
波道使用指數薄弱磁判據脆斷俄歇效應惡性近視跟反射共同搶劫固定項目設計階段成本己二酸一乙酯靜電耦合輸入緊要使命系統均勻散頻矩形掃描蠟樣變性流行性胸膜炎離心電流濾囊泡膜細胞增殖濾泡囊腫内河航行歐白及噴火的羟苯酮尿禽掌炎數據檢索系統說親投标邀請完全可歸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