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成帧代码英文解释翻译、成帧代码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计】 framing code

分词翻译:

成的英语翻译:

become; fully grown; succeed

代码的英语翻译:

word
【计】 code
【经】 code

专业解析

在通信协议中,成帧代码(Framing Code)指用于标识数据帧(Frame)起始与结束位置的特定比特序列或字符。其核心功能是在连续的比特流中划分出独立的数据单元,实现帧同步(Frame Synchronization),确保接收方能准确识别并提取有效数据载荷。


一、核心概念解析

  1. 帧同步机制

    数据在物理层以比特流形式传输,接收端需通过成帧代码定位帧边界。例如:

    • HDLC协议:使用标志序列 01111110(十六进制 0x7E)作为帧首尾定界符 。
    • 以太网:通过前导码(Preamble)和帧起始定界符(SFD)标识帧开始 。
  2. 汉英术语对照

    中文术语 英文术语 定义
    成帧代码 Framing Code / Flag Byte 标识数据帧边界的控制字符或比特模式
    帧定界 Frame Delimitation 利用特殊符号划分帧边界的过程
    比特填充 Bit Stuffing 防止数据段出现与定界符相同序列的防冲突机制(如HDLC的"5个1后插0")

二、技术实现原理

  1. 定界符设计

    需满足两点:

    • 唯一性:在数据载荷中概率极低(如HDLC的0x7E)。
    • 可检测性:接收端可通过硬件快速识别(如以太网SFD的10101011)。
  2. 防误判机制

    • 比特填充:数据段连续出现5个"1"时自动插入"0",避免被误认为定界符。
    • 字节填充:若数据含定界符字节(如0x7E),则转义为0x7D+0x5E

三、典型应用场景

  1. 串行通信协议

    • HDLC:广域网链路标准,使用0x7E定界,采用比特填充 。
    • PPP:拨号上网协议,继承HDLC成帧机制 。
  2. 局域网技术

    • 以太网:前导码(7字节10101010)+ SFD(1字节10101011)标识帧起始 。

四、权威参考文献

  1. 国际标准

    • IEEE 802.3-2018: 以太网帧结构标准(SFD定义见Section 4.2.5)IEEE Xplore .
    • ISO/IEC 13239: HDLC协议规范(成帧代码见Section 5.2)ISO Store .
  2. 经典教材

    • Forouzan, B. A. (2013). Data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5th ed. McGraw-Hill. (PPP/HDLC成帧详解,Ch. 11).
    • Tanenbaum, A. S. (2011). Computer Networks. 5th ed. Prentice Hall. (帧同步原理,Ch. 2.3).

术语对照扩展

中文 英文
帧校验序列 (FCS) Frame Check Sequence
前导码 Preamble
帧起始定界符 (SFD) Start Frame Delimiter
帧结束定界符 End Delimiter

网络扩展解释

成帧代码是指用于实现数据链路层中成帧技术(将比特流划分为可识别数据块)的具体编程实现或算法逻辑。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成帧的定义与作用

成帧(Framing)是数据链路层的核心技术,用于将原始比特流划分为可识别的信息块(帧),使接收端能准确定位消息的起始和结束位置,确保数据可靠传输。

核心作用:

  1. 错误隔离:通过分帧隔离错误,避免单个错误影响整个数据流。
  2. 协议管理:定义帧结构(如以太网帧、TCP分段),便于协议解析。
  3. 数据分界:解决接收端如何判断消息完整性的问题。

二、成帧代码的常见实现方式

在编程中,成帧代码通常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1. 基于定界符的成帧(如字符填充)

    • 使用特殊字符(如ASCII的DLE STXDLE ETX)标记帧的起始和结束。
    • 代码示例(参考Java实现):
      // 发送端:添加定界符
      void frameMsg(byte[] message, OutputStream out) {
      out.write(DELIMITER_START);
      out.write(message);
      out.write(DELIMITER_END);
      }
      // 接收端:扫描定界符提取消息
      byte[] nextMsg() { ... }

      (实现逻辑见)

  2. 长度前缀法

    • 在帧头部添加长度字段(如固定字节数),标明数据块大小。
    • 适用场景:固定长度帧或二进制协议(如HTTP/2帧头)。
  3. 比特填充法(如HDLC协议)

    • 使用比特模式(如01111110)界定帧边界,避免与数据内容冲突。
    • 发送端在连续5个“1”后自动插入“0”,接收端反向处理。

三、成帧代码的关键考虑因素

  1. 定界符唯一性:需确保定界符不会出现在数据正文中(通过转义或填充解决)。
  2. 效率与开销:长度前缀法需权衡长度字段的字节数(如1字节最大255长度)。
  3. 错误恢复:接收端需处理不完整帧(如超时重传、校验和验证)。

四、典型应用场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代码实现,可参考来源(Java示例)和(字符填充与比特填充对比)。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