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乘數理論英文解釋翻譯、乘數理論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theory of multiplier

分詞翻譯:

乘數的英語翻譯:

multiplicator; multiplier
【計】 multiplier

理論的英語翻譯:

frame of reference; theoretics; theorization; theory
【化】 Rice-Ramsperger-Kassel theoryRRK; theory
【醫】 rationale; theory

專業解析

乘數理論(Multiplier Theory)是宏觀經濟學中的核心概念,主要描述初始經濟變量(如投資或政府支出)變動對國民經濟總産出的放大效應。該理論由英國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在《就業、利息和貨币通論》中系統闡述,後經漢森、薩缪爾森等學者完善,成為分析經濟政策效果的重要工具。

一、核心定義與數學表達

從漢英詞典角度,“乘數”對應英文術語“Multiplier”,指通過邊際消費傾向(MPC)和邊際儲蓄傾向(MPS)決定的放大系數。其标準公式為: $$ K = frac{1}{1-MPC} $$ 其中MPC(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表示每增加1元收入中用于消費的比例。例如若MPC=0.8,乘數K=5,意味着初始投資增加100億元将最終帶來500億元的總産出增長。

二、理論類型與應用場景

  1. 投資乘數:側重私人投資對GDP的連鎖刺激,常見于基礎設施建設分析(世界銀行, 2023)。
  2. 財政乘數:衡量政府支出或稅收調整的宏觀經濟影響,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測算發達國家財政乘數通常在0.5-2.0區間(IMF Working Paper, 2021)。
  3. 外貿乘數:涉及邊際進口傾向(MPM),解釋出口增長對國民收入的帶動作用,中國海關總署統計顯示2022年外貿乘數效應達1.8-2.3。

三、理論限制與争議

劍橋學派指出乘數效應受制于三個條件:① 存在閑置生産能力;② 貨币供給彈性充足;③ 不存在價格粘性(《經濟學季刊》第45卷)。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美聯儲研究顯示美國財政乘數實際值較理論值低30%-40%,主要因家庭債務高企削弱消費傳導(Federal Reserve Bulletin, 2010)。

網絡擴展解釋

乘數理論是宏觀經濟學中的核心概念,用于解釋經濟變量變化對國民收入産生的倍數效應。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概念

乘數理論由凱恩斯學派發展完善,認為某一經濟變量(如投資、消費)的變動會通過連鎖反應,導緻國民收入成倍變化。其核心是乘數(K),即國民收入變化量與初始變量變化量的比率。例如,投資增加100億元可能最終引發GDP增長500億元,此時乘數K=5。

二、核心原理與公式

  1. 投資乘數公式:乘數大小取決于邊際消費傾向(MPC),公式為: $$ K = frac{1}{1 - MPC} quad text{或} quad K = frac{1}{MPS} $$ 其中,MPS為邊際儲蓄傾向(MPC+MPS=1)。例如,若MPC=0.8,則$K=1/(1-0.8)=5$。

  2. 形成機制:以投資增加為例,初始投資會轉化為工人工資和企業利潤,其中部分收入被用于消費(比例由MPC決定),進而形成新一輪需求,循環往複直至效應衰減。

三、應用領域

  1. 政策制定:政府可通過擴大財政支出或減稅刺激經濟,利用乘數效應放大政策效果。
  2. 企業決策:企業參考乘數預測市場需求變化,例如基建投資可能帶動相關産業鍊收入增長。
  3. 跨學科拓展:教育、環保等領域也運用乘數分析投入與産出的關系。

四、影響因素與局限性

五、示例說明

假設企業投資1000元更換設備,MPC=0.8:

  1. 首輪收入增加1000元;
  2. 次輪消費增加$1000×0.8=800$元;
  3. 第三輪消費再增$800×0.8=640$元;
  4. 最終總收入增量$=1000/(1-0.8)=5000$元。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被判處流放者苯并二氫吖啶酸補償稅茶丙喘甯傳輸報頭杵蛇端接線對外貿易商品結構概述定義感恩戴德公共政策後過濾磺胺回顧纜道卵殼黃素螺杆壓幹機濾色鏡捏造齊墩果酸全可變多址溶劑料鬥三角窗殺藻劑神經作用的視網膜照片收入概算雙肼苯哒嗪雙切牙類退休後擔任一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