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墨萊溪谷腦炎英文解釋翻譯、澳洲墨萊溪谷腦炎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Murray Valley encephalitis
分詞翻譯:
洲的英語翻譯:
continent
墨的英語翻譯:
black; Chinese ink; ink; learning
【化】 ink stick
溪谷的英語翻譯:
canyon; dale; linn; ravine; vale; valley
腦炎的英語翻譯:
encephalitis
【醫】 cephalitis; cerebritis; encephalitides; encephalitis; neuraxitis
phrenesia; phrenitis
專業解析
澳洲墨萊溪谷腦炎(Murray Valley encephalitis, MVE)是一種由蚊子傳播、主要流行于澳大利亞及周邊地區的病毒性神經系統感染疾病。其核心信息如下:
-
病原體與命名
- 病原體: 墨萊溪谷腦炎病毒(Murray Valley encephalitis virus, MVEV)。
- 病毒分類: 屬于黃病毒科(Flaviviridae)、黃病毒屬(Flavivirus)。與日本腦炎病毒、西尼羅病毒同屬一個血清複合群。
- 名稱來源: 該病毒于1951年首次在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墨萊溪谷(Murray Valley)地區暴發流行時被識别并分離,因此得名。英文名稱直接以地名命名。
-
傳播途徑
- 主要媒介: 由特定種類的蚊子叮咬傳播,主要是庫蚊屬(Culex spp.),特别是環紋庫蚊(Culex annulirostris)是主要的傳播媒介。
- 傳播循環: 病毒在鳥類(主要是水鳥)和蚊子之間維持自然循環。蚊子叮咬攜帶病毒的鳥類後獲得病毒,再叮咬人或馬等哺乳動物時即可傳播病毒。人類和馬是終末宿主(dead-end hosts),通常不會産生足夠高的病毒血症以感染新的蚊子。
-
臨床表現與嚴重性
- 潛伏期: 通常為1-4周。
- 感染譜: 大多數感染者(約99%)無症狀或僅出現輕微的非特異性流感樣症狀(如發熱、頭痛、惡心、肌肉酸痛)。
- 嚴重疾病: 約1%的感染者會發展為嚴重的神經系統疾病,即腦炎。症狀包括突發高熱、劇烈頭痛、頸部僵硬、畏光、意識模糊、嗜睡、抽搐、震顫、眩暈、癱瘓甚至昏迷。
- 後遺症與病死率: 腦炎病例的病死率約為15-30%。幸存者中約30-50%會遺留永久性神經損傷,如認知障礙、運動障礙、言語困難或行為問題。
-
地理分布與流行
- 主要流行區: 澳大利亞北部(特别是金伯利、皮爾巴拉、北領地北部和昆士蘭遠北地區)和巴布亞新幾内亞南部地區。
- 季節性: 流行季節通常與雨季和蚊子活動高峰相關,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的12月至次年7月(尤其是1月至5月)。
- 暴發模式: 通常呈散發或小規模暴發。在經曆強降雨、洪水導緻蚊媒大量孳生和鳥類遷徙活動增加的年份,風險可能升高。曆史上最嚴重的暴發發生在1951年和1974年的墨萊溪谷地區。
-
預防與控制
- 無特效治療: 目前無針對MVEV的特效抗病毒藥物。治療以支持性護理為主,如控制顱内壓、抗驚厥、維持呼吸和體液平衡等。
- 無可用疫苗: 尚無獲準上市用于人類的MVE疫苗。
- 核心預防措施: 避免蚊蟲叮咬是唯一有效的預防方法,包括:
- 在蚊媒活動高峰時段(黃昏至黎明)減少外出。
- 穿着寬松、淺色的長袖衣褲。
- 使用含有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檸檬桉油(OLE/PMD)等有效成分的驅蚊劑。
- 确保住所安裝紗窗紗門,使用蚊帳(尤其是空調不可用時)。
- 清除住所周圍的積水容器,減少蚊蟲孳生地。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澳洲墨萊溪谷腦炎(Murray Valley encephalitis,MVE)是一種由蚊媒傳播的病毒性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疾病,主要流行于澳大利亞地區。以下從多個方面進行詳細解釋:
1. 病原學與傳播途徑
該疾病由墨萊河谷腦炎病毒引起,屬于黃病毒科黃病毒屬,是一種含單鍊RNA的包膜病毒,基因組約11kb,編碼多種結構蛋白和非結構蛋白。病毒通過庫蚊叮咬傳播,鳥類(如水禽)是主要自然宿主和傳染源。
2. 流行病學特征
- 流行地區: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亞西北部及墨萊-達令河流域,東部地區病例較少。
- 曆史背景:1917-1918年首次暴發時稱為“澳洲X病”,1951年再次流行後明确病原體。
- 易感人群:兒童為主,成人感染後症狀較輕或無症狀。
3. 臨床表現
典型症狀包括發熱、劇烈頭痛、嘔吐、抽搐、意識障礙,嚴重者可出現肢體癱瘓或死亡。病程進展與乙型腦炎相似,潛伏期約1-4周。
4. 診斷與治療
- 診斷:通過病毒分離、特異性IgM抗體檢測或核酸檢測确診。
- 治療:尚無特效抗病毒藥物,以支持治療為主,如控制顱内壓、維持呼吸道通暢等。
5. 預防措施
重點在于防蚊措施(如使用驅蚊劑、穿長袖衣物)及減少蚊蟲孳生環境。在流行區域,監測鳥類和蚊蟲的病毒活動有助于預警。
該疾病目前仍屬于區域性流行病,病死率較高(約15-30%),幸存者可能遺留神經系統後遺症。近年來通過基因測序發現不同地區病毒株存在抗原性差異。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氨布茶堿彩綢程式設計研究非共轭酸分貝的近似值杠杆規則共沸溫度鼓膜外層回轉碎岩機火災除外漸縮流拉單晶的濫伐良好的體系結構聯合抵押聯結劑魯斯特氏現象米勃酮皮刺螨屬匍匐的羟基月桂酸麒麟竭人工抗原榮克氣體量熱計沈澱劑審判結論食後尿試驗要求四川并殖吸蟲條件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