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順序圖英文解釋翻譯、動作順序圖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action sequence diagram
分詞翻譯:
動作的英語翻譯:
act; motion; movement; comportment; operation; action; activity
【計】 behaviour
【醫】 act; action; kinesis
【經】 motion
順序圖的英語翻譯:
【經】 arrow diagram
專業解析
動作順序圖(英文:Sequence Diagram)是一種在系統工程、軟件工程和流程建模等領域廣泛使用的可視化建模工具。它屬于行為圖(Behavioral Diagram)的一種,主要用于描述對象之間隨時間推移進行交互的消息序列,強調消息傳遞的時序關系。
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其詳細含義:
-
中文視角 (動作順序圖):
- 動作 (Action): 指代圖中參與者(對象、組件、角色)所執行的操作或行為。這些動作通常通過發送和接收消息來觸發。例如,一個對象調用另一個對象的方法、發送信號或創建新對象等。
- 順序 (Sequence): 核心在于強調時間順序。圖中元素(參與者生命線、消息箭頭)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高低代表了事件發生的先後次序,頂部先發生,底部後發生。水平方向則代表不同的參與者。
- 圖 (Diagram): 表明這是一種圖形化的表示方法,使用标準化的符號(如生命線、激活條、消息箭頭)來清晰展示交互流程。
- 核心含義: 因此,“動作順序圖”的中文名稱直接點明了其本質——一種通過圖形方式,按時間先後順序展示不同參與者之間為完成特定任務或場景而進行的一系列動作(消息交互)的圖表。
-
英文視角 (Sequence Diagram):
- Sequence: 同樣強調時間上的先後次序(Order of Events)。這是該圖最核心的特征,區别于其他可能關注結構或狀态的圖表。
- Diagram: 指代其圖形化表示的性質。
- 核心含義: “Sequence Diagram” 的名稱更側重于描述消息或事件在時間軸上的序列。它展示了對象之間為響應特定事件(如用戶操作、系統調用)而交換消息的順序流程。
核心功能與技術特征:
- 描述交互: 主要用途是描述系統中多個對象或組件在特定場景(如一個用例的執行過程)下如何協作,通過消息傳遞來實現功能。
- 強調時序: 垂直維度是時間軸,嚴格定義了消息發送、接收和處理的先後順序。
- 參與者生命線: 每個參與者(對象、用戶、系統)在圖中用一條垂直的虛線(生命線)表示,代表其在一段時間内的存在。
- 消息傳遞: 參與者之間的交互通過水平箭頭表示,箭頭方向指示消息流向(從發送者到接收者)。消息類型包括同步調用(實心箭頭)、異步信號(實心箭頭)、返回消息(虛線箭頭)等。
- 激活條: 在生命線上出現的細長矩形,表示對象執行某個操作或處理某個消息的時段(激活期)。
- 控制流元素: 可以表示條件分支(
alt
)、循環(loop
)、可選(opt
)等控制邏輯片段。
應用場景:
- 軟件設計: 詳細設計階段,描述對象間的方法調用流程。
- 系統分析: 分析業務流程或系統組件間的交互順序。
- 通信協議: 描述協議中消息交換的順序和規則。
- 需求驗證: 幫助理解複雜的交互場景,驗證需求是否被滿足。
- 故障診斷: 分析系統運行時消息傳遞的異常順序。
權威參考來源:
- Object Management Group (OMG): 作為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标準的制定和維護者,OMG的官方文檔是定義序列圖語法和語義的最權威來源。UML規範文檔中詳細定義了序列圖的元模型、表示法和語義。 OMG UML Specification
- ISO/IEC 19505 (UML Specification): UML标準已被采納為國際标準ISO/IEC 19505,這進一步确立了其權威性。該标準文檔同樣包含對序列圖的完整定義。 ISO/IEC 19505 Information
- IEEE Standards: 在系統工程領域,IEEE标準(如IEEE Std 15288 - Systems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 System life cycle processes)雖然不直接定義序列圖,但認可UML等建模語言在系統建模中的作用,間接支持了序列圖作為描述系統行為的有效工具。 IEEE Std 15288
- 學術文獻與權威教材: 大量經過同行評審的軟件工程、系統工程領域的學術論文和經典教材(如Grady Booch, Ivar Jacobson, James Rumbaugh 等 UML 創始人的著作)都會詳細闡述序列圖的概念和應用,這些内容具有高度的專業性和可信度。
網絡擴展解釋
動作順序圖(Action Sequence Diagram)是一種用于描述系統、流程或操作中各個動作執行順序及相互關系的圖形化工具。其核心是通過可視化方式展現動作的先後邏輯、觸發條件及交互細節,幫助分析或設計複雜流程。以下是詳細解釋:
1. 核心定義
- 基本概念:動作順序圖通過節點(動作)和連線(順序)表示操作步驟的流轉,通常包含起始點、終止點、判斷分支等元素。
- 與類似圖的區别:
- 流程圖:更側重整體流程,而動作順序圖更強調動作的時序性。
- UML順序圖:聚焦對象間消息傳遞,而動作順序圖可能更簡化,適用于非技術場景(如用戶操作步驟)。
2. 典型應用場景
- 系統設計:規劃用戶與系統的交互步驟(如登錄、支付流程)。
- 工業自動化:描述機械臂或生産線的動作序列。
- 遊戲開發:設計角色技能釋放或動畫幀的銜接順序。
- 測試用例設計:明确測試步驟的預期動作和響應。
3. 關鍵組成元素
元素 |
描述 |
動作節點 |
表示具體操作(如“輸入密碼”“啟動電機”)。 |
連線/箭頭 |
指示動作流向,可能标注條件(如“密碼正确→進入主頁”)。 |
分支/合并 |
菱形符號表示條件判斷(如“是否登錄成功?”)。 |
并行條 |
水平粗線表示多個動作同時執行(如“下載文件并顯示進度條”)。 |
4. 繪制方法與工具
- 手工繪制:可用紙筆快速草拟簡單流程。
- 軟件工具:
- 專業工具:Enterprise Architect、Visual Paradigm(支持UML擴展)。
- 線上工具:Lucidchart、Draw.io(提供模闆庫)。
- 最佳實踐:
- 從用戶或系統視角明确動作邊界。
- 為複雜分支添加注釋說明。
5. 示例說明
以“線上購物支付流程”為例:
- 用戶點擊“支付” → 系統生成訂單。
- 用戶選擇支付方式(分支:信用卡/電子錢包)。
- 系統跳轉至對應支付接口 → 完成驗證。
- 若成功,顯示訂單确認頁;若失敗,返回錯誤提示。
如果需要進一步分析具體領域的動作順序圖(如機器人控制、軟件交互),建議結合該領域的規範或案例深入研究。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安斯提氏試劑白色細球菌被通知人閉門思過補牙代替租金的勞役第二世界銀行法律權限防凝劑鈣樣的根據事實判斷官腔喙記過敬慕的絕對釋放空中探勘裂解爐硫次膦基咪康唑民事權利的客體拇伸直鳥蚋橋池商業主義神志喪失退火周期推讓未尾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