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slaver
"奴隸販子"是漢語中具有強烈曆史批判性的複合名詞,指曆史上從事奴隸買賣活動的個人或組織。從漢英詞典角度分析,該詞對應的英文翻譯為"slave trader",其内涵包含三個核心要素:
詞源構成 該詞由"奴隸"(slave)與"販子"(trader)組成,字面含義為"從事奴隸交易的人"。英語對應詞最早見于16世紀大西洋三角貿易時期,牛津英語詞典将其定義為"組織、運輸或買賣被奴役人口的個體或商業實體"(來源: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曆史語境 特指15-19世紀跨大西洋奴隸貿易的主要參與者,包含歐洲船主、非洲本地中介、美洲種植園主構成的完整産業鍊。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檔案記載,1501-1867年間有記錄的海運奴隸交易超過36,000航次(來源:UNESCO Slave Route Project)。
法律定義 現代國際法将其延伸解釋為"任何實施人口販賣行為的個人或團體",根據《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補充議定書,該行為包含招募、運輸、轉移、窩藏奴隸等全過程(來源:United Nations Protocol to Prevent, Suppress and Punish Trafficking in Persons)。
語義演變 當代語用中衍生出比喻用法,指通過剝削他人獲取暴利的商業實體。但該引申義多出現于修辭語境,嚴格法律定義仍保持原始内涵(來源:Black's Law Dictionary)。
“奴隸販子”指以販賣奴隸為職業、通過買賣人口牟利的人,這一群體在曆史上與殖民擴張和奴隸貿易密切相關,具有強烈的貶義色彩。以下是詳細解釋:
“奴隸販子”是奴隸貿易的核心參與者,其行為具有強烈的剝削性和曆史污點。這一群體不僅包括個體商人,也涉及殖民國家及壟斷企業,其活動深刻影響了非洲、美洲的社會經濟結構,并成為人類曆史上黑暗的一頁。
安福梅特氨吸收冷凍機報話兩用器帶狀電纜骶尾肌二重的繁茂處法人概念符號簡化複置固定狀态國際法原則國際聯合運輸漢勒氏棘戶籍的建築時期觀念集總加載離子微分析器尿次正常女飛行家生理休息位置實體聽診法手提式砂糖折射計雙面印制電路闆酸性媒介紫B索倫森氏标泰然通用計算機位錯攀移尾骨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