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slaver
"奴隶贩子"是汉语中具有强烈历史批判性的复合名词,指历史上从事奴隶买卖活动的个人或组织。从汉英词典角度分析,该词对应的英文翻译为"slave trader",其内涵包含三个核心要素:
词源构成 该词由"奴隶"(slave)与"贩子"(trader)组成,字面含义为"从事奴隶交易的人"。英语对应词最早见于16世纪大西洋三角贸易时期,牛津英语词典将其定义为"组织、运输或买卖被奴役人口的个体或商业实体"(来源: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历史语境 特指15-19世纪跨大西洋奴隶贸易的主要参与者,包含欧洲船主、非洲本地中介、美洲种植园主构成的完整产业链。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档案记载,1501-1867年间有记录的海运奴隶交易超过36,000航次(来源:UNESCO Slave Route Project)。
法律定义 现代国际法将其延伸解释为"任何实施人口贩卖行为的个人或团体",根据《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补充议定书,该行为包含招募、运输、转移、窝藏奴隶等全过程(来源:United Nations Protocol to Prevent, Suppress and Punish Trafficking in Persons)。
语义演变 当代语用中衍生出比喻用法,指通过剥削他人获取暴利的商业实体。但该引申义多出现于修辞语境,严格法律定义仍保持原始内涵(来源:Black's Law Dictionary)。
“奴隶贩子”指以贩卖奴隶为职业、通过买卖人口牟利的人,这一群体在历史上与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密切相关,具有强烈的贬义色彩。以下是详细解释:
“奴隶贩子”是奴隶贸易的核心参与者,其行为具有强烈的剥削性和历史污点。这一群体不仅包括个体商人,也涉及殖民国家及垄断企业,其活动深刻影响了非洲、美洲的社会经济结构,并成为人类历史上黑暗的一页。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