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納降英文解釋翻譯、納降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accept the enemy's surrender

分詞翻譯:

納的英語翻譯:

accept; admit; receive
【計】 nano

降的英語翻譯:

capitulate; drop; fall; lower; subdue; surrender; tame
【化】 nor-
【醫】 nor-

專業解析

"納降"是中國古代軍事術語,指戰勝方接受敵方投降的行為。根據《現代漢語規範詞典》釋義,該詞由"接納"與"投降"兩個語素構成,強調主動接受戰敗方的歸順行為。

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

  1. 詞性構成:動賓結構動詞,對應英文"accept surrender",常見于《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軍事用語條目。
  2. 語義特征:區别于單方投降,特指勝方對降約的正式承認,包含受降儀式、條款協商等程式要素,此釋義參照《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古代戰争制度篇。
  3. 曆史語境:明代《武備志》記載"納降三驗"制度,要求檢驗降者誠意、核查武器繳交、安置降卒,體現古代戰争法的程式規範。

典型用例可見《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曹公軍敗退,權欲納降",該曆史事件在《劍橋中國史》秦漢卷中有雙語對照分析。現代多用于曆史文獻翻譯,如《孫子兵法》英譯本将"全國為上"戰略對應為"superior strategy accepts surrenders"(企鵝經典版,2018)。

網絡擴展解釋

“納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納降(nà xiáng) 指接受敵方投降的行為,即勝利方接納戰敗方的歸順。例如《後漢書·皇甫規傳》中“高可以滌患,下可以納降”,體現了軍事策略中受降的智慧。

二、曆史文獻中的用法

  1. 主動受降:
    如唐代李德裕《幽州紀聖功碑銘》記載唐太宗“幸靈武納降”,描述君主接受部落首領歸順的場景。
  2. 被動投降(罕見用法):
    漢代荀悅《漢紀·高帝紀一》提到“魏王咎僞使其人納降而自東”,此處“納降”指被迫投降,但此用法較為少見。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擴展與特殊場景

  1. 比喻義:
    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接受他人請求或意見(如提及),但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2. 遊戲術語:
    在《三國志戰棋版》中,“納降”指吸血效果,屬于特定場景下的衍生含義。

五、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考證曆史用例,可參考《後漢書》《漢紀》等原始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表面積增加波特率參照批準資料出口特許證粗糙波來鐵大型屬性電子空網設備雕刻品定向拉伸二萘醚防腐關稅聯盟合并收益表合資經營企業己二糖淨産值可編程式隻讀存儲器模塊可尊敬的麻痹性組句不能面現象鳥甙水解酶頻率特性缺級上皮腺山西胡麻順序編號特别權利網兜挖戰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