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降英文解释翻译、纳降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accept the enemy's surrender
分词翻译:
纳的英语翻译:
accept; admit; receive
【计】 nano
降的英语翻译:
capitulate; drop; fall; lower; subdue; surrender; tame
【化】 nor-
【医】 nor-
专业解析
"纳降"是中国古代军事术语,指战胜方接受敌方投降的行为。根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释义,该词由"接纳"与"投降"两个语素构成,强调主动接受战败方的归顺行为。
从汉英词典角度解析:
- 词性构成:动宾结构动词,对应英文"accept surrender",常见于《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军事用语条目。
- 语义特征:区别于单方投降,特指胜方对降约的正式承认,包含受降仪式、条款协商等程序要素,此释义参照《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古代战争制度篇。
- 历史语境:明代《武备志》记载"纳降三验"制度,要求检验降者诚意、核查武器缴交、安置降卒,体现古代战争法的程序规范。
典型用例可见《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曹公军败退,权欲纳降",该历史事件在《剑桥中国史》秦汉卷中有双语对照分析。现代多用于历史文献翻译,如《孙子兵法》英译本将"全国为上"战略对应为"superior strategy accepts surrenders"(企鹅经典版,2018)。
网络扩展解释
“纳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纳降(nà xiáng) 指接受敌方投降的行为,即胜利方接纳战败方的归顺。例如《后汉书·皇甫规传》中“高可以涤患,下可以纳降”,体现了军事策略中受降的智慧。
二、历史文献中的用法
- 主动受降:
如唐代李德裕《幽州纪圣功碑铭》记载唐太宗“幸灵武纳降”,描述君主接受部落首领归顺的场景。
- 被动投降(罕见用法):
汉代荀悦《汉纪·高帝纪一》提到“魏王咎伪使其人纳降而自东”,此处“纳降”指被迫投降,但此用法较为少见。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四、扩展与特殊场景
- 比喻义:
现代语境中可引申为接受他人请求或意见(如提及),但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 游戏术语:
在《三国志战棋版》中,“纳降”指吸血效果,属于特定场景下的衍生含义。
五、注意事项
- 古代文献中“纳降”多指主动受降,被动投降的用法需结合上下文确认。
- 现代使用建议优先采用“接受投降”的核心含义,避免歧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历史用例,可参考《后汉书》《汉纪》等原始文献。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