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vid and Jonathan
莫逆之交(mò nì zhī jiāo)是中國古代成語,指彼此心意相通、毫無抵觸的深厚友誼,形容朋友間情投意合、信任無間的關系。其核心含義可概括為以下三點:
釋義與出處
該成語出自《莊子·大宗師》:“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相與語曰:‘孰能以無為首,以生為脊,以死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友矣。’四人相視而笑,莫逆于心,遂相與為友。” 典故中的“莫逆于心”指内心沒有抵觸,思想完全契合,後演變為“莫逆之交”,專指志同道合的摯友。
漢英翻譯與用法
根據《漢英綜合大詞典》(第5版),其英文釋義為“friends with complete mutual understanding”或“bosom friends”,強調情感與價值觀的高度一緻。例如:“他們自大學時期便是莫逆之交,共同經曆了事業起伏”可譯為“They have been bosom friends since college, sharing ups and downs in their careers.”
文化内涵與引用場景
莫逆之交區别于普通友誼,特指曆經時間考驗、超越利益關系的知己關系。如唐代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中“肺腑都無隔,形骸兩不羁”即描繪了此類友情。現代用法常見于文學、曆史及社交語境,例如:“管仲與鮑叔牙的莫逆之交,成為古代友情的典範。”
參考資料:
“莫逆之交”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情誼深厚、心意相通的至交好友。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情投意合、毫無猜忌的知心朋友。核心在于“莫逆”二字:“莫”表示沒有,“逆”指抵觸,合起來意為彼此思想一緻、相處融洽,沒有任何矛盾。
源自《莊子·大宗師》:戰國時期,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讨論生死觀後,因“莫逆于心”(心意相通)而結為好友。後《北史·眭誇傳》也有用例:“少與崔浩為莫逆之交。”
成語“莫逆之交”常與“貧賤之交”“金蘭之交”等并列,構成中國古代對友情的豐富分類。其核心精神與《論語》中“友直、友諒、友多聞”的擇友觀一脈相承。
氨搽劑補充水不利層重疊超出法律範圍點覆蓋二級交換中心風浪分壓力杆菌脂漢勒氏帶回路控制混糖加裡東亮藍加數克裡辛冷發射流鼻涕氯森摩裡遜氏糊全視圖軟盤自動異控器噻吩并吡啶上睑闆視覺銳敏數學樹同業艦突發開端外僑豁免權未減少的